从地方两会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9-08 03:55:19 来源: sp20240908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眼下,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频现,绘制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链”上发力布局新产业

广东提质壮大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7%、6.3%;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位居全国第一……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2023年多地聚产成“链”,成效明显。

2024年,安徽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多地将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集聚,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加快孕育。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湖南省人大代表、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良琼建议,推进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的“双向奔赴”。

“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浙江省政协委员、嘉善力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力臧充满期待,“区域资源要素整合是发展之需,要聚力构建协同化的产业体系,统筹推动生物制造、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布局。”

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安徽将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深空探测技术为新材料、商业航天和空天信息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安徽省人大代表、深空探测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徐孟娇建议,培育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加“数”前行开辟新赛道

数字技术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记者从地方两会获悉,多地纷纷拿出新招、实招、硬招,加速“数实融合”。

黑龙江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安徽发展“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创建;江西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提升行动,做强核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终端制造等关键链条……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2023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8766.7亿元。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谢正光表示,北京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汇聚了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了一批产业集群、落地了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在“数实融合”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正在深刻重塑大湾区产业生态格局。“企业发展的数据驱动占比越高,市场敏锐度、新品开发和运营效率、创新动能就越强。”广东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张亮建议,政府要从人才、政策、技术等层面提供支持,进一步释放数字要素动能,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矢志向“新”释放新动能

一系列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的新举措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黑龙江提出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为民建议,政府要在政策保障、校企对接上发挥更大作用,让企业和高校在市场渠道、技术支撑、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江西将实施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去年全县实现高能级科研平台覆盖全部主导产业,今年将力争推动年营收2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江西省人大代表、南昌县县长贾彧超充满干劲。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资源。江苏今年提出深化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等重点工作。“政府搭舞台,企业提需求,院所搞攻关,这种新生产关系极大提升了科技创新成功率和资源要素利用率。”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州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说。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既蕴含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又提出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的举措,相信随着创新活力的涌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