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仍存空间,“着重提高报价质量”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4-09-09 19:39:31 来源: sp20240909

  第一财经 作者:杜川

  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2024年6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3.45%,上月为3.45%;5年期以上品种报3.95%,上月为3.95%。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着眼于完善现有机制,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扩容报价行数量,降低单个报价行对于LPR报价的影响力。同时强化责任追究。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后续LPR报价仍存在下调的可能。

  LPR报价短期无下调空间

  考虑到高基数、信贷需求、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等因素,商业银行短期下调LPR利率门槛不低。

  6月MLF操作利率不变,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不会发生变化。6月17日,央行进行182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50%不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内外部双重约束下,6月市场关于降息的预期落空,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在继续收窄,也让LPR报价短期无下调空间。

  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4%,较上年末下降15bp,同比下降20bp,创出历史新低。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1.72%,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5bp、14bp、12bp、18bp,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单独大幅调降25bp,带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叠加年初滚动重定价效应,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明显走低;年初以来存款竞争加剧,“手工补息”等高息揽储行为不利于核心存款的成本控制,造成净息差继续承压下行。

  温彬表示,息差下行造成的营收和利润缺口,会影响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进一步调降LPR的空间也在大幅缩窄。

  5月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3.71%和3.6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5和57个基点,较上年末分别下降4个和33个基点,较3月分别下降2个和5个基点。

  王青预计,二季度银行净息差还在低位下行。这意味着尽管近期银行各类资金成本下降,但从稳息差角度考虑,报价行缺乏下调报价加点的动力。

  在市场分析来看,当前部分贷款利率已经较低,LPR报价维持不变,也旨在防空转、提效率。

  温彬表示,部分金融机构的规模情结下,信贷投放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进而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LPR延续“按兵不动”,可缓解贷款利率过快下行而引致的资金空转套利行为,提升资金运行效率。

  后续下调仍存可能

  当前,在稳息差、防风险、稳汇率,以及提升资金效率和保持利率在合意水平等考量下,政策利率持稳,LPR再度单独调降的概率降低。

  不过在市场分析来看,虽然短期内政策利率持稳,但存款降息等有望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一定下行空间。

  温彬表示,为降低融资成本、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存款利率仍需要进一步下调,最快可能在年中至三季度落地,进而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一定下行空间。此外,结合内外因素,政策性降息的实施条件也正逐步积累,窗口有望在三季度开启。

  王青表示,一季度体现综合物价水平的GDP平减指数同比为-1.1%,估计二季度降幅会有所收窄,但仍将处于负值区间,下半年还将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这意味着计入物价因素,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仍会处在偏高水平。除通过提振总需求引导物价水平温和回升外,下一步有必要通过下调LPR报价来引导名义贷款利率下行,缓解实际利率偏高对经济持续回升以及楼市实现软着陆的不利影响。

  在王青看来,未来引导LPR报价下调的方式有两个:一是下调MLF操作利率,直接引导LPR报价下调;二是MLF操作利率不动,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等方式,推动报价行压低LPR报价加点,单独下调LPR报价。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LPR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但调降需要综合考虑银行净息差及实体经济复苏情况。 考虑到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商业银行净息差依然较大,存款市场结构变化,存款利率在经历快速下降后,调整空间有所收窄等,预计今年LPR利率即便调整,幅度料低于去年。

  两方面入手提高LPR报价质量

  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

  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可见,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

  王青表示,LPR报价是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1年期MLF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其中,加点幅度主要考虑银行资金成本、信贷市场供求、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到“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以及“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等的表述,使得市场对于后续LPR形成机制对MLF利率脱钩存在一定预期。

  王青判断,“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指的是一些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偏高,没有准确反映的因素可能主要是影响加点的“银行资金成本、信贷市场供求、信用风险溢价”等因素。这意味着在银行资金成本显著下行,信贷市场供求关系向需求方倾斜,以及银行信用风险偏好上升、信用风险溢价下行的阶段,报价行对其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下调,而给出的LPR报价没有随之下调。

  王青认为,着眼于完善现有机制,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报价行数量扩容,降低单个报价行对于LPR报价的影响力,当前报价行数量从18个上调至20个;二是强化责任追究,对报价利率持续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异常报价,进行实时监督和事后跟踪调查,必要时可据此对报价行名单进行调整。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