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淄博尔滨阿勒泰,“网红”的6月各不同

发布时间:2024-12-07 10:58:46 来源: sp20241207

  《我的阿勒泰》火了之后,6月,阿勒泰旅游也提前进入了旺季。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场考试。线下的阿勒泰,能否如书里、剧里、线上、心中那般怡人,去了便可见分晓。

  进入6月,淄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大项目上。山东全省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连续三天,先后在淄博、济宁、枣庄进行。书记省长带队,省直部门、各地市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在淄博看的是储能、新材料产业化、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总书记要求山东“定好位、挑大梁”,山东马上行动,知重负重。

  淄博烧烤火出圈后,常有人说,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淄博的GDP增速并没有什么惊人变化。言外之意,烧烤没有强力拉动城市经济,令人失望。这种预期与失落,是一种认识的偏差。

  淄博的经济结构,仍体现着绿色低碳前提下的工业强市。烧烤的流量,转化成文旅的增量,也是淄博人正在做的努力。但这更多的是在锻造好客品牌、提升为民服务,其收益更在长远,对即期GDP的作用力有限。

  看得出,淄博人自己挺冷静,知道全局是什么。

  6月初,哈尔滨召开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尔滨”出圈之后,怎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对哈尔滨人来说,是一件亟待乘势而上的大事。

  同是“网红城市”,哈尔滨与淄博的资源禀赋、城市定位,其实有很大不同。整个黑龙江,冬季有冰雪,夏季有避暑。哈尔滨可打出的文旅各种“牌”,一摸一大把,底蕴深厚。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本就是“尔滨”要久久为功打造的重点。

  看哈尔滨的经济结构,老工业基地的底子仍在。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该市各方面工作的第一位。此番出圈后,文旅,对于“尔滨”的意义,不仅在于文旅本身就有“直接变现”的潜力,还在于能深度塑造一座省会城市的整体形象。

  人人事关形象,处处都是环境。当八方游客扑向“尔滨”,多少双眼睛天天盯着的,是这座城里事无巨细的各个角落。

  在《我的阿勒泰》播出之前,阿勒泰其实已经在小众层面很火。现在,她被大众看见了——从一趟趟航班上涌下来的游客,奔向的是书中剧中呈现的舒缓、朴素的美,但他们的行为模式则可能仍是商业化的:短促的打卡式旅游,对热门景点的饱和式抵达。

  关键还在于,他们既是游客,也是考官。今夏这个旅游旺季,阿勒泰人不轻松。

  这两年,“网红城市”一个个冒出来。有像淄博这样被一段与青年人的佳话带红的,也有影视IP带红的——如《狂飙》之于江门,《去有风的地方》之于大理。本质上都源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巨大的“造红”力量。

  围绕“网红城市”,有四个字太关键了——因地制宜。

  不要只盯着GDP——不同城市,文旅业的GDP占比大不同。文旅人人可搞,但文旅对于不同城市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文旅业与先进制造业等,形成GDP的逻辑也不太一样。各地掌握的文旅资源更是千差万别。

  还是要因地制宜,每双脚穿最适合的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要只盯着网红的“一瞬间”——“网红”红得都很快。这是社交媒体“造红”的常态。但是“红”起来的人们,别长时间陶醉在这一瞬间的爆发里。面对有益的“红”,不妨顺势而为,但也别顾此失彼,丢了本来该做的事。面对突然的“红”,更要再审视一下自己,不失掉在做事上久久为功的方寸。

  不要无条件接受所有的“红”——有些“红”,可能跟本地的资源禀赋关系不大,对促进本地高质量发展益处寥寥,只是被很多“蹭流量”的力量推起来的。对这种“红”一定要审慎对待,注重引导,拿出点“不为所动”的定力。

  祝福淄博尔滨阿勒泰。一样地“红”起来了,却也“红”得各不相同。

  “网红”们的6月,都在继续赶考。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何颖】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