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发布时间:2024-09-08 03:05:34 来源: sp20240908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访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

  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对此如何理解?

  阴和俊: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改革涉及面之广、触点之深、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次全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党中央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坚定信心,必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作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在今年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依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专章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表明了推动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不少制度性短板和弱项,也显示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科技体制改革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记者:新一轮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任务有哪些?

  阴和俊: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加强研发投入,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加大初创企业扶持等,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学技术部,这是我们党对国家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央科技委成立一年多来,加强政策、计划、资源等统筹,着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打破方方面面的利益藩篱,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国家科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决策效率大大提高,我国科技事业呈现出一片新气象。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十二位,研发经费跃居全球第二,研发人员、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铁、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深海深地探测等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与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我们的科技实力还不够强大,科技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够高。

  《决定》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针对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决定》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针对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决定》强调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针对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重复的问题,《决定》强调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坚持“四个面向”,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针对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的问题,《决定》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记者:科技部将如何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阴和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科技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和使命担当,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科研力量、重大任务、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六方面统筹,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一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支撑产业链、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重点环节,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政策体系。

  三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的制度,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减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科技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有什么问题碰什么问题,有什么堵点疏什么堵点,加快构建高效顺畅、开放协同、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民日报 记者 赵永新) 【编辑:梁异】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