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身上打孔穿钉戴环谁之过?

发布时间:2024-11-17 09:44:23 来源: sp20241117

  未成年人身上打孔穿钉戴环谁之过?

  专家:应将此行为纳入“不良行为”治理范畴

  2023年11月底,广东广州的15岁小初和朋友在一家专门打孔的店铺打了肚脐钉,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小初发现打孔的地方出现化脓现象,且打孔的周围一直泛红,而店铺负责人称属于正常反应。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小初,伤口化脓是因为打孔以后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这让小初觉得很委屈,因为当初打孔师傅并没有明确告知该如何防护。

  近年来,像小初一样热衷于打孔穿钉戴环的未成年人不少。

  因觉得身边哥哥姐姐们的打扮十分潮流,小初一直很羡慕他们。跟小初关系好的一个姐姐,在14岁生日那天给自己打了一个唇钉,后来每年生日都会为自己打一次孔,或戴环或穿钉。她告诉小初:“打孔其实一点都不疼,而且打孔这个事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帅气。”

  去年,小初终于暗下决心,在朋友的陪伴下打了人生第一个孔。

  同样,江西上饶14岁的李雪(化名)在一次聚会中与朋友玩游戏,输了后按照之前的约定,在路边的文身穿孔店里给自己的舌头上穿了一枚金属钉。几天后,她感到舌钉下方的螺口有些松动,于是自行将舌钉拧紧。可没多久,她就感到舌头疼痛不适。自己想了很多办法却无法取出,非常害怕,就告知了父母带她去了医院。

  李雪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来到当地的口腔医院,医生进行了局部麻醉才将舌钉截断取出,且伤口有些发炎,内服外敷了一段时间的药才康复。之后,李雪挨了父母的批评,并且很后悔。如果再晚点治疗不仅会感染,而且还会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

  今年15岁的天津女孩周莉莉(化名),家里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因此常年不能陪伴身边,周莉莉平时也很少和父母沟通,从小就喜欢韩舞的她,喜欢看女团跳舞,自己也经常“泡”在舞蹈教室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打了肚脐钉和鼻钉,便萌生了“学习她们”的念头。

  于是,周莉莉在家附近找了一家文身穿孔店也打了个肚脐钉,她认为这样穿着舞蹈服跳舞会更加好看。

  打完肚脐钉后,她觉得打孔的位置有些痒,一开始也没在意,可没过几天,肚脐钉附近的皮肤开始泛红,隐隐作痛,父母知道后将她大骂一顿。其后,她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才康复。

  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打舌钉、唇钉的店铺都在门口或柜台上张贴了“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打舌钉等服务”的标语,很多商家在提供此类服务前也会询问消费者是否成年。不过,也有一些店主直言:“虽然大部分时间通过检查身份证来看消费者是否已成年,但有时候忙不过来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更何况有些人为了赚私钱而‘坏了规矩’。”

  当记者询问打孔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伤害时,广西南宁的打孔师傅何兵告诉记者,“打孔确实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危害,而且个人体质不同伤口愈合程度也不同。打孔其实是用针给身体穿一个口,再把不同材料的装饰物穿进去,一般伤口都会出血,后期保养不好的话容易发炎化脓。”

  陕西西安的一名打孔师傅苏苏告诉记者,不同身体部位的打孔疼痛感是不一样的,像舌钉的疼痛感就会超过唇钉,贯通的钉子会比竖钉更疼,尤其是在恢复期时特别疼,“一些成年人都受不了这种疼痛感,打孔之后天天往店里跑说自己后悔了。”

  苏苏说,如果打孔时间短还可以恢复,但如果时间很长或者经过扩孔,那么会留下永久的痕迹,再难恢复。

  李女士是天津蓟州区一名高中学生的家长,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认为,在身上打孔只是一种行为上的叛逆,并不存在审美价值。如果想表达某种倾向或个性,可以通过衣服和配饰,没必要用打舌钉等形式。相关部门应该对提供打舌钉、唇钉等服务的店铺进行规范整顿,防止未成年人上当受骗。

  李女士认为,家长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平时注重健康的审美熏陶,引导孩子用更有意义的事情显示实力和个性。

  某互联网公司HR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文化是自由开放的,并不会因为来应聘的人打了“舌钉、唇钉”而拒绝聘用他,但如果是需要日常见客户,需要和不同客户接触沟通的职位,还是会考虑员工的形象。如果打孔的部位太过明显,将考虑不予录取。

  据了解,我国对未成年人文身这一问题已有相关规制,2022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专业文身机构以及提供文身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美容美发机构、社会组织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但对未成年人打孔穿钉戴环还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制,只是靠打孔店铺的职业操守和家庭学校的监督。

  对于未成年人在自己身体上打孔穿钉戴环这一问题,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姜孝贤告诉记者,从客观行为上来看,打唇钉、舌钉等行为,社会对其亦具有广泛的负面评价,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不良行为”,因而应当将打唇钉、舌钉等行为共同纳入治理范畴,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敬辉则认为,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均有监护及教育的义务,应“疏”“堵”结合,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打孔穿钉戴环已明显超出未成年人的理解和理性判断范围,应予以禁止。

  在姜孝贤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并未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打孔,但社会主流观点认为,打孔有害未成年人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有悖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范畴,因而有必要加以规制。(法治日报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王晶)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