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管更科学 稳产助增收

发布时间:2024-10-30 23:16:17 来源: sp20241030

  人勤春早田间忙。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对稳定全年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开展农技指导,提供托管服务,推广节水灌溉……当前,各地积极有序开展春季田管工作,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广袤田畴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春管画卷徐徐展开。

  ——编 者

  安徽六安金安区——

  开展送技下乡

  农户种田有方

  雪后初霁,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技术员张勇便驾车穿梭在各村之间。“大雪过后,田里农作物的生长是否受到影响,是我们农技人员的重要关注点。”张勇说。

  按照计划,张勇驱车来到七十铺村。刚下车,村民张俊松便快步走上来问:“老张,地里油菜有些泛黄,这怎么回事?”听到情况,张勇来不及多问,直往田里奔。

  在一处油菜地前,张勇俯下身子,轻轻掸去作物上的积雪,捻开叶片,仔细观察起来,“部分叶子发黄是受到轻微冻害所致,数量很少,基本没有影响,总体上看,油菜长势不错。”

  “多亏了你们提前帮我做好预防措施,才让油菜能够安全过冬。”听到张勇的解释,张俊松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近年来,为优化粮油生产结构、提升土地效益,六安市鼓励利用冬闲田发展小麦、油菜种植。去年秋天,金安区的不少农户和张俊松一样,第一次种起了油菜。由于缺少经验,如何把油菜种好,成了困扰村民的难题。为此,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程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服务。

  今年1月初,当地气温大幅回升,是冬季除草的关键时期。张勇说:“不少村民缺少相关种植经验,我们需要主动提醒打除草剂的时间,另外针对田间尖叶杂草和阔叶杂草分布多少,药剂成分和用量不同,也得叮嘱到位。”

  临走前,张勇拉着张俊松又巡起田来。“冰雪融化后,泥土松动,要及时清沟沥水,防止油菜发生水淹渍害。”张勇边走边嘱咐,“要适时追施硼肥和复合肥,同时注意防治病害。都做好了,实现丰收不是问题。”

  据统计,去年12月份起,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先后组织7个工作组到各乡镇实地查看苗情、开展技术指导,围绕低温天气应对和病虫害防治等主题,累计送技下乡530多人次。

  “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墒情动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科学指导作用,不断加强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下一步,还将继续出台相应措施,努力为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金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丁德武说。

  江西高安市——

  农业生产托管

  提升服务水平

  2月26日,在江西宜春高安市黄沙岗镇的农田里,民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专家胡敏辉背着撒肥机,正往田里播撒肥料,合作社的农机手驾驶着旋耕机在地里来回穿梭,开展翻耕作业。  

  伴着机器轰鸣,一大片田地很快就被翻耕过半。“种地要抢抓时机,差一两天都可能影响收成。现在把田翻一下,把土松一松,以便更好蓄水。”胡敏辉说。

  近年来,高安积极推广土地托管模式,提升农机作业、无人机飞防植保、粮食烘干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发放补贴的形式采购水稻机械化插秧、水稻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等服务,而民兴合作社就是提供这些农业生产服务的主体。

  “村民把土地以全托管的模式交到合作社,从翻耕、选种、施肥,再到收割、烘干,基本不用操心。”民兴合作社负责人周敏介绍,合作社有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模式,全托管包含农业生产中的全部环节,半托管的可以选择让合作社承担部分环节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去年开始,村里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土地统一耕作、统一管理,不仅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真是既省力又省心!”说起农业生产托管,黄沙村村民雷春华赞不绝口。

  今年的春耕,民兴合作社预计需要完成1.2万多亩地的翻耕作业。正在地头忙活,周敏接到了电话,电话那头是江西省粮油集团的工作人员,告知他50万元的订单预付款已经打到了合作社的账上。

  “今年的粮还没种下去,就已经先卖出去了。”周敏介绍,黄沙岗镇4万亩土地生产的粮食已经由江西省粮油集团帮助对接好了客户,合同里规定好了最低的收购价格,确保粮食有合理的卖价。

  今年,高安在原有的土地托管模式基础上,扩展成“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以黄沙岗镇为例,江西省粮油集团负责粮食的采购和销售,民兴合作社负责统筹整个生产过程的托管,村集体负责流转土地,农户在合作社负责管理和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整个农业生产链条分工明确,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更加完整。”黄沙岗镇副镇长陈建辉说。

  据介绍,目前,高安粮食作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超78.2万亩,服务小农户数达3.55万户,助力年增收超6000万元。

  甘肃定西安定区——

  推广节水灌溉

  作物量质齐升

  元宵节刚过,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一间日光温室大棚里,蛭石中的马铃薯苗已经长到约15厘米。一大早,村民杨富宝来到棚里,卷起一层层棉毡,拧开喷灌设备。

  不到10秒钟,50多个喷头淋出一圈圈水雾。“天气不热,喷灌一次,这些苗能‘喝饱’10多天。”十几分钟后,杨富宝关掉设备。

  这个温室大棚占地约500平方米,里面有1300多个种植盆,每盆种了66株马铃薯的种苗。每次喷灌,只需不到5立方米的水。“种了几十年马铃薯,算了几十年的水。”杨富宝掰着手指头,回顾起曾经用水的经历。

  几年前,杨富宝只能拖着水管浇水,半天才浇完一两个大棚。人力无法控制浇水的均衡度,总量也很难把握。“费力费水,产量和品质却上不去。”杨富宝说。

  定西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安定区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多毫米。做好田间管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成了一道必答题。

  解决水的问题,需要田管系统综合发力。近年来,安定区根据土壤、气候和水利情况,借助引洮工程取水,通过棚顶一根根水管,将水供应到喷头喷出,既能节省一半以上用水量,还能均匀控制水肥灌溉范围。

  同时,大棚棚顶设有双层塑料,覆盖多层棉毡,可以更大限度控光保温保湿,延长一次浇灌的维持时间。截至目前,安定区有130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和1500多座网棚种植马铃薯种苗,已经全部运行此类田管系统。

  在户外大田里生产马铃薯原种和商品薯,面积更大、变量更多,节水灌溉需求更迫切。为此,安定区因地制宜,通过建设高标准梯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引水上山工程,推广户外节水灌溉新模式。

  引水上山,就是在引洮工程干渠边取水,修好管道,利用泵站把水提到山上,再向下给梯田层层供水。配合着节水灌溉工程铺设的田间管网、智能化分水口和水池,每一层梯田的水压更稳,农户还能根据作物、地块特征,控制用水时间和水量,有效提升亩均产量。

  为让旱地变良田,甘肃在河西及沿黄灌区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面积907万亩,平均节水40%。同时,甘肃在陇东旱塬区推广集雨水窖208万眼,全省推广垄膜沟灌等农艺节水技术面积1300万亩,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面积1500多万亩,节水路径持续拓宽,田间管理效率和产量稳定提升。

  田先进 杨颜菲 宋朝军

田先进 杨颜菲 宋朝军 【编辑:卞立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