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定出台,加强标准化监管——让预制菜吃得更放心

发布时间:2024-09-19 06:42:51 来源: sp20240919

  新规定出台,加强标准化监管——让预制菜吃得更放心  

  预制菜中不得添加防腐剂、使用预制菜要明示——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加强对预制菜的监管。对此,消费者怎么看?餐厅、超市如何调整?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3月23日是预制菜新规出台后的首个周末。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餐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受访时都表示知道预制菜有了新规范,但餐厅多提到目前还未收到具体的通知,有的餐厅明确不会使用预制菜,有的餐厅回应称如果店内有不合规的预制菜品,将及时下架并研究出台菜单预制菜公示等新的管理办法。

  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的“卖汤”店内,冷藏柜中整齐码放着腊肠、干贝等各类食材,海鲜酱油、醋等调料一字排开。“我们不使用预制菜,主打的就是透明公开。”店员对记者说,“各类食材都是原产地空运至北京,在大厅的冷柜里保存并标注好日期以供消费者监督。”仔细观察,记者果然在食材包装袋上看到手写详细生产日期的标签。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餐厅把“不使用预制菜”作为吸引客人的重要元素,在店内突出宣传。

  “我们店内的菜品是现做现炒,但店内会提前准备配好的料包,以提高出菜效率。”在唐宫北京希尔顿店,店员对记者说,“料包都是当天即用,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不存在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不过,店员对预制菜的范围仍有疑惑:切好的净菜、批量制作的面点是否算作预制菜?

  “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根据此次新规,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预制菜应突出菜肴属性,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这意味着,目前连锁餐厅普遍使用的“中央厨房”制作菜肴、再配送至各分店的模式,不属于此次新规所定义的预制菜。

  在盒马鲜生线下门店,糖醋里脊、豌豆牛肉粒、三鲜烩鱼腐等半成品菜颇受消费者欢迎。配料表中,记者并未看到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等常用食品防腐剂。“这些半成品菜保鲜时长都在5天之内,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店员说,“我们的半成品菜并非简单加工的净菜,大部分食材经腌制,配料比例统一,消费者买回家按照步骤炒制即可,销量很高。”

  “此前,预制菜的门槛比较低,有企业认为把菜冻起来就能称作是预制菜。”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程力说,“由于工艺简单、可复制性强,大家都会做,就容易形成不规范的竞争,一些好企业反倒很难存活下来。”程力告诉记者,为预制菜产业制定统一标准、进行强有力监管一直是业界期盼。“预制菜的监管和制定标准为什么难?因为原料太复杂,一个预制菜可能涉及多个食品原材料、调料,监管起来很有难度。我们一直期待能从国家层面出台科学、统一的监管政策和标准规则,这样产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通知的出台给行业指明了方向,可谓‘及时雨’。”程力说。

  推广预制菜明示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符合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要求

  对于预制菜,消费者看法不一。有的消费者谈“预”色变,有的消费者则觉得“味道至上”。

  预制菜可大致分为三类: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冷冻产品、需要一定烹饪工具如空气炸锅等的煎炸类食品、对消费者烹饪技术有一定要求的半成品菜。“这3种预制菜的制作难度依次递增,便捷程度则依次递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口感上说,半成品菜最有“锅气”、最好吃,煎炸类食品次之,冷冻产品对口感的复原度最低。

  “我对预制菜的顾虑并不深。”家住上海的95后姑娘贾熙媛说,“上班太忙,平时自己很少做饭,但是我很喜欢研究空气炸锅食品,小酥肉、鸡块、烤鸡翅等我都‘囤’了不少,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不用解冻,用空气炸锅烹饪很方便。只要好吃,添加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我就不在乎是不是预制菜。”但是贾熙媛认为,外卖平台上的一些小饭馆中预制菜比例颇高,宫保鸡丁、牛肉盖饭等菜品口感几乎一致。“之前点外卖的时候我问过商家是不是预制菜,商家一概否认了。希望新规的出台能让商家尽快公示菜单中哪些是预制菜,我也好吃得放心。”她说。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期待餐饮商家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

  北京小伙陈远则对所有的预制菜品“敬而远之”。“我认为中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锅气’。简单复热就能吃的预制菜,口味统一、没有‘锅气’,怎么都觉得不如现做现炒的好吃。”陈远说,“除此之外,我还担心预制菜原材料是否健康安全、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我不希望口味多元化的中餐变成工业化产品,失去美食的‘灵魂’。”

  为回应消费者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顾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应当具备和符合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食品生产加工特点和要求,更好发挥食品工业化优势作用。“企业生产预制菜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符合国家关于预包装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要求,加强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贮存运输、销售使用全环节的风险管控。”该负责人说,“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研究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

  ——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消费者在追求快捷便利美味的同时,对预制菜使用防腐剂十分关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这也是兼顾产业实际的做法,有助于引领预制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程力介绍,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没有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食品安全与添加防腐剂不是‘二选一’。现有其他食品工艺,足以为预制菜品安全保驾护航,比如速冻和全程冷链以及包装技术的升级迭代。”程力说,“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预制菜市场规模庞大,但还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多以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为主,统一的国家标准尚待补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王云阳对记者表示,中国传统菜系庞大,烹饪技术复杂,依赖厨师的技艺,所以中餐整体的标准化程度一直相对较低。“这也说明国内预制菜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市场的火热也带动国内食品科技发展进入快车道,食品科技的合理应用将推动预制菜更好发展。”王云阳说。

  《通知》明确,要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执法依据,也为经营者划定了合规生产经营红线,还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预制菜的概念不够明确,制定统一国家标准也比较困难,随着有关规则制度的完善,预制菜的概念和范围也越来越明确,这为制定预制菜国家标准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会。

  孔德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苏亦瑜】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