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AI基础设施,打造负责任的AI

发布时间:2024-11-14 01:42:21 来源: sp20241114

原标题:引入AI基础设施,打造负责任的AI

在9月5日举行的2024外滩大会开幕式上,24岁的独臂男孩周键借智能仿生手演奏钢琴,在舞台上定格了温暖一幕。

“人工智能虽然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开幕式上分享了他对AI+、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表示,图灵等科学家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就有很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思考,2017年谷歌提出Transformer模型架构,让人工智能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形成对产业的影响。

“当我们讲‘人工智能+’的‘+’时,不是加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机制创新。”王坚说,这个创新就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当数据、模型、算力的规模都有了巨大变化时,就一定要引入新东西——AI的基础设施。

王坚认为,当技术对人类产生最长远的影响,它就变成了基础设施。他援引红杉资本的观点:在云时代、移动时代、AI时代,云计算就是基础设施。

“当你看AI、AI+、AI基础设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机制也在革命,基础设施也在革命。没有比这三项革命在同一时间发生更令人激动的了。这些革命正在创造未来。” 王坚总结道。

“今天大模型带来的震撼,有多少来自人机交互?又有多少来自机器智能的进步?”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技术融合,产业跃迁》的主旨演讲中抛出问题。

沈向洋谈及大模型时代人机交互方式的演变,在他看来,从图形界面到搜索、推荐,再到对话,大模型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这个迭代。

他认为,AI为人类提供了与技术共生的全新语境,人机交互的新方式指向“AI与IA”的融合共进。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即智能增强,代表一种以人为本的AI发展路径。它聚焦运用技术提升人类的能力,而非取代人类,强调了人类与AI之间的协作关系。

提到近期行业特别关注的AI agent(智能体)时,沈向洋表示,从愿景到落地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以需求为导向,深刻理解模型的能力,并构建一个AI深度参与的工作流程。他表示,AI agent时代的到来,不会是一个神奇而强大的模型突然代替了所有的工作流,它涉及技术、工程与市场的不断磨合,最终以超预期的服务呈现给人类。

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看来,随着脑机接口与AI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已经成为人类的外脑、人类的四肢,人已不再是传统生物意义上的人。他表示,智能时代,人将成为机器智能增强下的“超人”,或许这将会是长期使用的先进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终极影响。

肖仰华表示,与之伴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将发生变化,AI将成为人类从事各种生产和活动的代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纳入我们对社会关系的考察范围”。

“从治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新的治理框架和体系,以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沈向洋强调,在人工智能颠覆性力量逐步显化的过程中,须重视AI的治理,打造负责任的AI。

2024年外滩大会于9月5日至7日召开。今年大会主题延续“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致力于构建一个促进国际交流、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对话平台。

(科技日报上海9月5日电)

(责编:罗知之、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