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春季沙尘天气减至年均9.2次

发布时间:2024-09-08 21:50:19 来源: sp20240908

   中新社 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近20年来,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年至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是联合国大会2023年6月8日通过决议确定设立的,旨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沙尘暴灾害和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

  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针对产生沙尘的三个因素(沙尘源、强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人类目前能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沙尘源治理。在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防治土地沙化,减少沙源面积,对于减缓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组织开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据国家林草局统计,“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退化草原面积由2004年的85%降低到70%左右,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

  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务实合作。近一年来,中国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行动指南,挂牌成立了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重点面向东北亚、阿拉伯国家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支持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完) 【编辑:于晓】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