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学术圆桌)

发布时间:2024-11-25 22:41:58 来源: sp202411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经济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编  者  

  

用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丰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周  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推动各个方面现代化,其中最关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是建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于现代化叙事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人口达到80亿,但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可供选择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有关现代化的话语基本上被西方垄断。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方式成为被模仿的“范本”,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实践中总结的西方经济学被视为圭臬。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进一步显现,已经无法对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作出回应,用西方经济学指导经济实践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落入陷阱,造成越来越大的发展鸿沟。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仅有力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形成既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特征的中国经济理论。当前,用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丰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逻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中蕴含着许多仍具有时代价值的经济思想观念,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等。这些经济思想观念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深厚滋养。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经济思想观念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坚持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创新过程中,我国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经济学概念范畴,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充分彰显了主体性和原创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坚持融通中外。开放包容始终是理论的活力来源。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应当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经济理论

洪永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知识体系是概念、思想、理论与方法的总和,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学有益成分,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经济理论与方法体系。

  既坚持独创性又具有普遍性

  任何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主要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独创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这绝非偶然,其背后蕴藏着历史必然性。揭示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形成具有深厚学理基础的系统化的中国经济理论,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主要任务。

  历史表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特征。但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特别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是全新的政治经济学命题,不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设想过,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也没有研究过。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独创性的鲜明体现。

  在坚持独创性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从中国经验中凝练出具有一般性的经济学理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回答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尽可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解决这个重大问题,并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中提炼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将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将实现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超越。

  既坚持自主性又加强国际交流对话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自主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曾经受到苏联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开始进行自主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经济理论被引入中国,对我国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可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现成答案。只有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回答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理论,建构起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为特定阶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的。这也是经济学自主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历史上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通过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成为为广大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也应当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坚持自主性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能自说自话。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应该成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理论自信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不断发展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我国经济学的“中国特色”,才能增强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比如,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的优质产能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但却被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炒作为所谓“产能过剩”。这虽源自个别国家的保护主义,但也反映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扩大中国经济学世界影响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正在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用国际学术同行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研究范式和叙事方式,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讲述好“中国经济故事”。

  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时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学判断力。”任何一种知识体系,都需要将现象概念化、思想理论化、学说体系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事实上,一种经济理论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能够深刻解释经济现象,正确预测经济未来趋势。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论,实证研究以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推断方法进行经济学因果分析,在验证经济理论假说、评估经济政策效应、预测经济未来走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这一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可以用,我国经济学也可以用。

  在信息时代,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据的概念与内涵相较于过去有了极大扩展,涵盖了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在内的大量非结构化大数据。这些非结构化大数据包含着传统结构化数据所没有的信息,比如文本数据包含了各种经济主体对经济政策变化以及重大事件的反应等方面的心理信息。分析大数据的有效工具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通用式大模型技术等。与此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等新兴学科,也正在深刻重塑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比如大语言模型的诞生打破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的界限。我国是数字经济大国,拥有超大规模数据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大数据资源,结合大数据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证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理论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也将与时俱进,并成为经济学“国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围绕标识性概念深化新的生产力理论研究

李  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经济关系的学科,经济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所组成的理论分析体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体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自然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生产力理论对于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这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有助于深化新的生产力理论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在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从新发展阶段看,在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新发展理念看,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新发展格局看,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我们党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正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将其同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深化了对生产力要素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丰富了生产要素的内涵,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由传统质态向新的质态跃升;拓展了生产要素的外延,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推动要素组合的优化和跃升,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总的来看,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要素的时代发展及其优化组合,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思想。

  深化了对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使生产力发展呈现高科技特征;通过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使生产力发展呈现高效能特征;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使生产力发展呈现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把先进科学技术融入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高效,深化了对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思想。

  深化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求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生产关系变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及其产生的综合效应,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质生产力根植于新时代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是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具有“标识性概念”的特征。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和概括,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具有学科属性与专业特点的话语体系,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从生产要素及其优化组合跃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深化新的生产力理论研究,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