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接力农业生产 湖南农村现“智慧”变革

发布时间:2024-09-17 17:00:21 来源: sp20240917

   中新社 长沙3月28日电 (付敬懿 徐钢)三月春耕播种时节,中国粮食主产区湖南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一批年轻人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他们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为农业“智慧”变革带来新的思维与理念。

  在益阳市大通湖区,6.4万亩早稻正通过32个连栋智慧育秧大棚和3个育秧工厂集中育秧。2011年返乡务农的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姣军,除了要管理智慧育秧工厂和两个连栋智慧育秧大棚,还要为再生稻智慧无人(少人)农场培养优质健壮的秧苗。

3月22日,熊姣军位于大通湖区的智慧育秧大棚正生产繁忙。 徐钢 摄

  去年,熊姣军的公司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打造了400亩再生稻无人(少人)农场,农场配备有智慧育秧工厂、智慧灌溉系统及各类无人驾驶农机设备,可实现耕、种、管、收、烘等各环节田间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目前,农场再生稻两季亩均达1199.2公斤,无人驾驶耕、种两个环节基本完成。

  “我们3000亩基地初步实现智慧少人化管理,通过2至3年发展,将完全实现智慧无人农场目标。”熊姣军说,一台电脑就可实现施肥打药自动化,种田成本减半,种田不仅变得轻松,还带动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支撑。在湖南,不少年轻人选择“跳回农门”,接下父辈的接力棒。在南县小北洲村,2000年出生的虢宇不仅用新农机轻松打理了自家170亩稻虾田,还承担起周边1000亩农田无人机的飞防作业。

3月28日,“00后”的虢宇在自家稻虾田边检修农机设备。  曹盈 摄

  “半小时不到就学会了飞无人机,年轻人对机械设备操作是自来熟。”开着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驰骋田野,操作无人机给小龙虾投撒饲料,虢宇说“1人能顶8人用”。农闲时,他还参加新农人培训,学农业种植技术,交流新农机使用技巧。

  在桃江县高桥镇育秧大棚里,“80后”“90后”“00后”龚小勋、张超、张柳、胡豪结成种田“搭子”,发挥各自一技之长“强强联合”。他们的缘分源于“粮二代”:父辈都是当地有名的第一代种粮大户,经常在一起交往,因而彼此熟识。

  “农忙时节,乡下请帮工比较难,特别是技术熟练过硬的机手就更难。”张超说,他们几家共有2400亩稻田,各自都是全能机手,于是决定联手一起干,包括大田翻耕、机插机抛、打药施肥等农活,高质又高效。

3月18日,龚小勋、张超、胡豪等种田“搭子”在育秧大棚操作机器做育秧盘。 袁静 摄

  “粮二代”返乡种田并非偶然现象,既是因城市生活压力太大,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而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也让年轻人看到了新希望。“00后”胡豪表示,在农机化普及的当下,不管是凭借农机操作技术外出“打租”(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增加收入,还是帮人代耕代种,都充满成就感。

  年轻人往往不满足于传统种植方式,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沅江市草尾镇“90后”周波在接下父亲种粮大户的头衔后,选择与中联重科智慧农业合作,规模化、现代化、数字化种粮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只要年轻人愿意扎根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就有希望。”周波说。(完)

【编辑:陈文韬】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