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让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学打造课本里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9-17 11:02:16 来源: sp20240917

   中新网 杭州5月19日电 题:博物馆如何让教育更走心?杭州一中学打造课本里的博物馆

  作者 王题题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那么,校园博物馆该如何服务教育,实现高质量育人?

  近日, 中新网 走访杭州采实教育集团澎扬中学(下称“澎扬中学”)的校园博物馆,探索该校“课本是座博物馆”新型学习空间的魅力所在。

澎扬中学校长吕阳俊以“寻龙记”为主题,在校内博物馆给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学习龙的精神,做好“龙的传人”。 薛鹏 摄

  走进澎扬中学的“课本是座博物馆”新型学习空间,映入眼帘的是,《兰亭序》《步辇图》《出师表》《清明上河图》等初中各类教材插图中的相关作品,按照课本教学的进程,井然有序地陈列着。

  “这些展出的作品,是我们从上城区政协文史研究会的藏品中遴选出上百件历史、语文、美术等初中课本中涉及的文物,然后运用数字扫描技术制作而成的复仿件。”澎扬中学校长吕阳俊介绍说,而整个新型学习空间的展品都服务于学校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提前预约即可使用。

  走近场馆中1:1还原的《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震撼,激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澎扬中学语文教师结合教材课文《梦回繁华》,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 薛鹏 摄

  吕阳俊指着《清明上河图》中汴河虹桥的内容说,这一部分就是课本教材中展示的内容。在书上,这一张图片只占很小的尺寸。即使教师在课堂中投屏放大,也很难让学生感知北宋都市生活是怎样的繁华景象,毕竟书中的图和实物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该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搬到校园博物馆内,学生在1:1还原的《清明上河图》前进行学习,近距离感受全图的真实大小,了解课本所选取的局部图在全图中的位置。教师通过这种沉浸式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培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文物中获取有效信息,还原历史现场,是我们打造这个新型学习空间的初衷之一。”吕阳俊坦言,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希望学生能像考古学家一样,经历了历史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了历史思维,激活文化自信。

在《云游·艺象》课程中,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名画,临摹山水画。 薛鹏 摄

  基于此,在该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以展品为核心设计一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一课堂的内容时,教师会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这些小组在《清明上河图》的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讨论,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并总结出观点进行小组分享。

  此外,在学校的博物馆内,该校还以“素养导向、综合学习、学科实践、因材施教”为理念设计了《澎扬说》《研城记》《国潮文创》《语你游绎》《云游艺象》《陶瓷艺术》《本草探秘》《宋韵美学》等一系列课程。

  据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聆听馆藏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还可以创作各类文创产品,参与博物馆的设计和完善,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

澎扬中学社会教师在向学生们展示课本上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缩小版的复仿件。 薛鹏 摄

  “这就是我们打造这个校园博物馆的意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上百件文物中阅读九州大地的浩瀚历史与璀璨文化,领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印记和精神财富。”吕阳俊如是说。(完)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