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谈AI:帮助数学但不能改变数学

发布时间:2024-12-12 01:22:37 来源: sp20241212

   中新社 北京4月28日电 题:丘成桐谈AI:帮助数学但不能改变数学

   中新社 记者 杜燕 徐婧

  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数学对于推动人工智能(AI)等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而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数学发展,但不可能改变数学。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主题为“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谈到创新,丘成桐认为,创新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跨学科的挑战就是其一。

2024中关村论坛举办期间,丘成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

  “科学上的许多重要突破往往源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进行重要研究时,需要跨越几何学领域,学习应用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这种尝试在当时遇到不少困难,他花费许多功夫去学习并克服障碍,最终完成了研究。

  “其二是研究本身很困难,要在对与错之间花费功夫去做决断。”他认为,解决问题是挑战,也是最有趣的部分。

  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和钻研,1976年,27岁的丘成桐成功证明了“卡拉比猜想”,这对数学界,乃至物理学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3年,34岁的丘成桐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他说,“做学问,从来不因为奖项来影响我”。

  在丘成桐看来,基础学科为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工具和理论框架。这些学科的深入研究往往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用几个方程式‘纸上谈兵’,可以解释宇宙里边的很多重要的结构,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然而,基础学科绝非纸上的空谈,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成“卡拉比猜想”之后,许多数学难题迎刃而解,丘成桐乐见,“直到今天,它仍以丰富的内容推动产生新的学问、新的理论。”

  如今,中国在应用科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他看来,要做好应用科学,没有基础科学是做不好的。

  “假如要求每一项研究都是为了上市公司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他称,发展基础科学要有长远眼光,基础研究出成果至少需要五年至十年,要给予基础研究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丘成桐不仅“做第一流的学问”,如今更是致力于“培养第一流的学生”。

  “没有好的学者,没有办法培养第一流的学生。”2009年,应清华大学邀请,时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的丘成桐来到清华大学创办数学科学中心,并担任主任。随后,启动“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担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这些年来,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清华大学引进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学者,带领一批学生做出了第一流的论文。

  丘成桐时常被问及“学习数学是否很枯燥?”作为一名数学家,他希望人们发现数学之美。他称,自己在初中时对数学产生兴趣,自认为数学并不枯燥。然而,由于教育方式、人们对数学的误解等原因,数学的美丽、数学的重要性,没能引发大众的“兴趣”。

  “数学在现代科学中可谓无处不在。”他认为,数学对于未来科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他谈到,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重重突破,使人们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处理大量数据。未来,数学在数据演变等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将会有重要贡献。

  那么,人工智能会否影响数学?“人工智能对数学有很多好处,可以帮助数学发展,但不可能改变数学。”丘成桐说。(完)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