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村庄,看一场艺术展览(艺术改变乡村)

发布时间:2024-10-01 17:38:03 来源: sp20241001

  图为西口村“看山艺术馆”内举办的展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供图

  “老梁,上哪儿去?”“家里来客了,我领他往村里看看!”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村民梁树森正带着客人参观。

  如今的西口村,人文风景越来越多——漫步文化广场,艺术作品随处可见;走上山坡,南山乡野艺术圈映入眼帘,不少雕塑散布林间;山脚下,老村部被改成“看山艺术馆”,办起了摄影展……

  这些变化,与一群美院师生有关。作为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的活动内容之一,“西口村艺会·2023阿尔山乡村艺术季”此前在西口村举办。艺术季总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介绍,作为承办单位之一,自2022年9月起,清华美院便组织200余名师生分10余批次赴西口村采风调研。2023年暑期,还有多所艺术院校及设计机构的师生、艺术家,携手西口村村民共同开展艺术创作,赋予这座小山村更多艺术魅力。

  弯曲的柳条纵横交错,编织成哲罗鱼的形状;夜晚,LED灯带亮起,鱼儿仿佛在天空游动。“这件作品叫《连年有鱼》,是我们参与创作的。”西口村柳编传习所负责人董亚丽说。

  做了30多年柳编,董亚丽没想过,有一天能与美院师生合作:“以前,我们做的大多是生活用品、装饰品。现在,柳条成了艺术品。跟游客介绍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连年有鱼》的主创设计者是清华美院教授林乐成。他从事纤维艺术研究与设计,第一次来到西口村时,就对村民手中的柳条产生兴趣。于是,团队成员就地取材,与村民共同创作。《连年有鱼》一侧的展览标签上,记下了12名共创村民的名字。

  在林乐成看来,艺术来到乡村,会焕发勃勃生机。广袤的乡村是创作的沃土,为艺术作品提供了广阔空间。

  清华美院毕业生孔繁迪是90后,从小在城市长大,去年一年往西口村跑了好几趟。村民家中的柴火棒,给他带来灵感:“艺术作品为何不能使用这种材料?木材来自森林,我想把它们‘搬’回森林。”

  于是,孔繁迪搜集了村民家中闲置的木材,按照自然地形错落堆叠,配以斑斓色彩,与9名村民一同创作了艺术作品《层林叠浪》。在林间空地上,这件作品如彩虹般灿烂,如海浪般蜿蜒。

  “看,我在西口造‘海浪’。”固定木材、刷漆……村民们一边参与创作,一边用短视频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有村民说以后想把自己家改造成民宿,便于游客赏景。我想,这便是艺术赋能乡村的体现。”孔繁迪说。

  艺术作品《高山流水》位于山坡上,山脚下便是静静流淌的河流;作品《盛宴》像一个展台,登上可一览山谷风光;“看山艺术馆”开设“美丽乡村进行曲”展览,展出摄影专业师生记录下的村庄故事……在西口村,艺术作品有村民参与的印记,许多村民都能为游客讲述作品的寓意。

  乡村为艺术增添生机,艺术的生机也浸润村民的生活。

  鲜艳的花束,为西口村村民苏丽红家的家常菜馆添了几分生趣。“这是我家里人装饰的——看了别人的艺术作品,自己也想试试看。”苏丽红说,“村子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家饭馆的生意也更好了!”

  西口旅店店主商艳则拿着一件清华美院师生设计的T恤,请创作者一一签下名字。“学生们住在旅店,我瞅着他们的设计作品都非常好,也想收藏几件。2023年夏天,来我们家住店的客人多了,收入比前年同期多了1/3。”商艳说。

  据介绍,西口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阿尔山乡村艺术季期间,游客数量累计约8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

  清华美院的学生们也很期待再来西口村。本科生孙倩与同学们在西口村完成了作品《游归—飞燕》,用彩色亚克力板制成燕子,表达游子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梦想。这次实践让她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希望随着乡村的发展,会有更多年轻人像燕子一样归来。”

  “未来,我们计划继续在西口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深入感受乡村、创作艺术作品。”阿尔山乡村艺术季执行策展人温博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12 版)

(责编:卫嘉、白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