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郑宗龙:走过50年,“云门”将以何种方式继续舞蹈?

发布时间:2024-12-22 21:14:42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社 北京12月30日电 题:走过50年,“云门”将以何种方式继续舞蹈?

  ——专访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

   中新社 记者 高凯

  1973年,林怀民以中国最古老的舞名“云门”为名,创办华语社会的第一个现代舞团云门舞集。舞团扎根本土,巡回国际,被誉为“世界一流现代舞团”,并于2018年荣获英国国家舞蹈奖的“杰出舞团奖”。舞团成立至今已50年,足迹遍布各大国际舞台,让世界认识了颇具传统意境和哲思的中国现代舞艺术。2020年,在林怀民担任舞团艺术总监46年后,郑宗龙接任艺术总监,为云门舞集引入新世代观察与思维。

  这位成长于台北艋舺市井街头的艺术总监,致力于从摆摊叫卖的幼年汲取创作灵感,作品交织街头张力与人生百态,在国际舞坛独树一帜,被舞评家誉为国际舞蹈界新鲜而独特的声音,并于2020年被选入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的“五十位当代编舞名家”。

  云门舞集已走过50年,未来的“云门”将有怎样的传承和改变?东西方元素如何在舞团的作品中和谐并生? 中新社 “东西问”近日专访郑宗龙,请他畅谈对这支享誉国际的现代舞团脚下之路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作为一支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在享誉世界的同时,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专属特色。你能否谈谈接任舞团艺术总监这三年有什么感受?目前给“云门”带来了哪些变化?

  郑宗龙:除了自有的训练和舞蹈风格,“云门”其实有一个更深层的“里面”,就是从林怀民老师创立的时候就一直坚持的,与观众的联系。我们的观众来自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我接任艺术总监首先要守住的就是这一点,把舞蹈分享给大家。每年我们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做乡间田野社区的推广,同时也在剧场里面做不同的演出。

  对舞团来说,最重要的是持续保持能量,让大家可以在生活中遇到舞蹈,在剧场里看到舞蹈。

2019年云门社巡。云门基金会供图

  如果说比较明显的新东西,就是我们在传统的、长期的、东方的身体训练里面,加了一点不同的元素,就是街舞。这方面训练强调一些小的关节训练,可能会令舞者多出一些与过往不同的身体表现。

   中新社 记者:云门舞集的新作《霞》有着与以往作品不一样的明丽轻快风格,有观众评价说,《霞》为“云门”注入了一股年轻的生命力,“不同的编舞家,不同的美丽”。你能否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郑宗龙:以往的创作都是我先开始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这次我把创作一起交给了舞者。《霞》创作于2021年,当时我们的舞者只能通过视频的形式上课、练习,26位舞者每人从自己的心境出发编了一支舞。这个作品是以舞者个人的故事为灵感。组合成《霞》的时候,每一次演出我们会选择其中的一半,也就是13个舞者的故事,所以随着排列组合的不同,演出呈现也会不同。

《霞》剧照。云门基金会供图 《霞》剧照。云门基金会供图

  这些故事中,有美丽的回忆,也有孤独的片刻,每位舞者的服装也不同,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情绪,就像我们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心情。每位舞者对应的舞台影像也不同,这些影像其实都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心情创作出来的。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像一道光一样照亮舞者,也照亮所有观众,生发出更多五彩斑斓的“霞”。

   中新社 记者:《霞》以萨克斯演奏巴赫大提琴组曲入舞,亦有四座格莱美奖得主马塞洛·阿内兹打造的环绕声场,但在舞者的身体表现上依然有着“云门”一直以来的东方美感,请问在东西方文化元素的运用上你有怎样的考量?在你看来,这两者如何相融并和谐呈现?

  郑宗龙:事实上,因为“云门”一直以来的训练传统,你所说的东方传统的身体表达都已经在舞者的骨子里了,与舞者的肌肉、神经相连接,深埋在他们的运动模式里面。所以任由我们再用巴赫也好、萨克斯也好,观者看到的仍会是那些东方的、身体的运行如何在巴赫的音乐里面被呈现出来。这种融合是自然发生的,我其实不需要去想太多如何去平衡的问题。东西方的文化元素会在这种相互的反应中发生变化,其中又有不变的,很微妙,很难用语言去形容。

云门舞集再访那玛夏。云门基金会提供

   中新社 记者:你曾经说,创作者感知生活周遭的一切,继而表达自己得到的感受,从早年在艋舺街头到如今,你是否一直奉行这样的创作理念?

  郑宗龙:小时候在艋舺的成长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影响。那是一个热闹的、非常多元的街市,生活着各色各样有特点的人,有庙宇,民间庆典的时候还会有许多扮花脸的人……在我的观察中,眼前的每个人似乎都是很有故事的角色,从身体形态到说话的方法,我都有很强烈的感受。以此为灵感创作的《十三声》,就是在以作品形式呈现街头百姓的身体和语言。

郑宗龙经典舞作《十三声》。云门基金会供图

  现在也是一样。10月底我完成了一个名为《波》的新作。这个时代好像有一种虚拟的“波”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状态,在新作品中,我把“云门”舞者运动的一些身体形态用电脑记录下来,经过电脑的计算由AI(人工智能)变成了音乐和影像,这一切非常奇特。

  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问过ChatGPT一个问题:人和AI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AI的回答是:你们已经到极限,但我们还没开始。

郑宗龙《波》。云门基金会供图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希望捕捉到生活正在发生的强烈变化,也始终在思考以何种全新的方式与观众沟通。

   中新社 记者:从《流浪者之歌》到《微尘》《水月》,“云门”此前的作品都有林怀民强烈的个人风格,观者跟随他的思考来体会自身与世界,对于云门舞集未来的风格,你有怎样的规划?

  郑宗龙:林老师一直不希望我们继续重复他的风格。他说:“不希望你们成为一个博物馆。”对于所谓的改变,我认为会是逐渐融入、自然发生的。舞团的根基已经扎得很深。我希望自己在接棒后,舞团传统的元素可以继续留在舞者的身体里面,与此同时,大家逐渐开始学一些新的不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旧”元素会慢慢交流起来,自然会有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生命线上的新作品生长出来。

  “云门”未来的路,我觉得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包括新的年轻人要如何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传统元素,如何去运用和创新。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要一起寻找。

   中新社 记者:近些年,大陆的一些现代舞团亦收获观众认可,出现了像《只此青绿》这样的优秀舞剧,你对这方面是否有关注?

  郑宗龙:《只此青绿》等一些作品非常出色,可惜的是我到现在还只看过视频,非常美。我注意到大陆的舞蹈艺术正在蓬勃发展,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为舞蹈艺术创作的综艺节目,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这真的非常棒。人们在生活中接触舞蹈表演的机会多了,对这项艺术的发展特别有益。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亮相“青春 in Time”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王磊 摄

  我曾经在5年前与大陆知名的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进行过合作,非常愉快,他们在动作中非常注重“圆”的运动,呈现了各种“画圆”和螺旋,这个非常东方,大家的根底是一致的,我们之间的配合感觉很顺畅。

  我很希望能有机会去大陆西部的一些省份采风,为今后的创作进行积累。我此前曾在一个节目中看到山西古寺庙中的一些彩塑,真的非常精彩,给我带来很大冲击,我想要去实地感受它们。(完)

  受访者简介:

郑宗龙。李佳晔 摄

  郑宗龙,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曾以舞者身份加入云门舞集,后因伤转做编舞,曾任云门2艺术总监,于2020年与阿库・汉姆、威廉・福赛斯等编舞大师,同时获选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的“五十位当代编舞名家”。2020年接任创始人林怀民担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主要编舞作品有《十三声》《定光》《霞》等。

【编辑:田博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