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上行周期!猪价今年已涨四成,后市如何演绎

发布时间:2024-12-28 17:56:31 来源: sp20241228

  第一财经 作者:马晨晨

  6月初,国内生猪均价创出近18个月以来的新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多掏钱未免有些“肉疼”,但是对于国内的生猪养殖大户而言,却是盼望已久的一场上行周期。

  周末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张女士在楼下超市购买猪肉时发现,五花肉的一斤价格比上个月贵了好几元。不只是五花肉,包括肋排、肘子、前腿肉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猪肉,价格都有上浮。

  对此,这家超市的一位销售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终端售价的抬高是因为进货价高了。“猪肉进货价连续上涨有段时间了,我们的卖价几乎也都调高了。除了个别有品牌的猪肉,本身就有溢价,所以暂时卖价还没动。”

  猪价遵循供需关系有涨有跌本是常事,业内将这种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不过,近两年猪周期有些不同寻常。猪价上行期短下行期长,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大呼遭遇史上最难盈利周期。过往约四年一个轮回的周期也不再明显,涨跌趋势令人难以捕捉。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3月末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猪价开启上行通道。2024年1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跌至13.24元/公斤,为本轮猪周期下行周期的最低点,也是转折点。6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18.98元/公斤,为当前最高点。截至目前,生猪价格已累计上涨5.74元/公斤,较年初最低点涨幅43.35%。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对第一财经表示,此轮生猪价格连续的超预期上涨,意味着“猪周期”上行模式已经开启。后市将以震荡上行为主,具体情形要重点看生猪疫情变化、企业扩产动态,以及进口形势是否跟随国内市场回暖等因素。

  养殖端盼盈利

  6月初,国内生猪均价创出近18个月以来的新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多掏钱未免有些“肉疼”,但是对于国内的生猪养殖大户而言,却是盼望已久的一场上行周期。

  根据生猪养殖三大上市猪企近日公布的5月生猪销售简报,销售数据全部向好,均价同环比均有大幅提升。5月,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5.83元/公斤,环比上升4.28%,同比上升10.47%;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5.52元/公斤,环比上升4.86%,同比上升9.4%;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5.42元/公斤,环比上升1.92%,同比上升8.59%。

  尽管市场涨跌都是常事,但特殊在于,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多家生猪企业陷入巨额亏损,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据公开财报统计数据,2023年26家上市猪企共实现营收6573.16亿元,同比降2.89%;合计净利润-149.15亿元,同比降242.94%。

  养殖企业的亏损行情,与生猪市场陷入长期低迷有着密切关系。2023年猪肉价格全年波澜不惊,仅约两个月位于16元/公斤上方。受到产能过剩、消费需求疲软、进口猪肉冲击以及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少猪企迫于财务压力开始举起减员、降薪和控本的“三板斧”。不过,随着猪肉价格回暖,眼下“史上最长亏损年”似乎已经成为往事。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45元/公斤,与一周前6月7日的24.17元/公斤相比,上涨1.2%。6月14日这周的平均价格为24.56元/公斤,与上周23.76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上涨3.4%。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猪价上涨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都有关系:一方面,市场可供出栏生猪数量下降,导致当前市场上生猪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猪肉消费复苏,尤其是端午假期为猪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受猪价加快上涨影响,养殖端看涨后期,惜售情绪浓厚,生猪出栏积极性下降,进一步推高了猪价。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86万头,同比下降6.9%,接近产能调控的绿色区域,相比2022年12月份高位时的4390万头已经下降了9.2%。虽然养猪产能去化效果已经显现,但令一些养殖户感到不解的是,为何此轮周期如此不同寻常?

  徐洪志认为,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养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集团企业所占比重为历史最高点。因此,一旦有利润驱动,扩产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产能缺口在最短时间被填平。而发生亏损的时候,企业抗亏损的能力也远超历史同期。于是,价格就表现易跌难涨,利润方面则是难赚钱,亏损时间长。

  后市如何演绎

  面对近期猪价连续上涨的行情,在网上某养猪论坛中,围绕该卖还是该留的讨论此起彼伏。有养殖户支持在当前的高点“落袋为安”,也有人提出“十元只是过渡,十五元才是归宿”,从而选择“二次育肥”。

  所谓二次育肥,就是养殖户在低猪价时购入标猪进行饲养,待猪价上涨时再行出售,以此赚取价差和增重利润。这种养殖模式有着周期短、操作灵活的好处,但其利润也受价格预期、饲料成本、标肥价差等多个因素影响。

  尽管当前市场多看好后续猪价上涨的态势,但也有养殖户直言,对于后市价格的波动情况仍存顾虑,其中包括接下来可能持续的高温天气。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亚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夏季高温天气一般对南方有更大影响,夏季南方湿热,猪病发生概率较高,若猪病发生,则生猪短时出栏量增加,对短时行情有利空影响。生猪提前消耗,对未来行情有利多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天气影响相比,决定价格走势主基调的通常是整体产能。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2023年9到11月,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呈降0.27%、1.99%及1.28%的幅度,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而此阶段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的主要是2024年三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因此从该数据来看,2024年三季度生猪供应量有下降可能。此外,2023年冬季北方生猪疫病再度出现,加速散户及部分集团去产能速度,2023年四季度北方生猪疫病影响显现,2024年三季度或成为供应低点。

  王亚男表示,综合供需情况,今年三季度供应或呈减少态势,对行情有支撑效果,而需求或制约7到8月份猪价涨幅,9月份猪价上涨幅度或更为明显。“在今年能繁母猪不断恢复的情况下,四季度生猪供应量或陆续增加,对行情有利空影响。虽然需求旺季来临,但养殖户传统出栏时间较为集中,供应增加或较集中,需求增加则相对分散,因此猪价有下滑可能。”

  对于后续市场涨跌空间究竟多大,目前业界观点并未统一。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逻辑已从产能去化转向猪价反转,猪周期拐点渐近,未来,猪周期将会有可观的高度和景气持续时间。也有观点认为,短期内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需求不支撑价格过快持续上涨,从供给基本面来看,猪肉供给充裕特征没有改变,因此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与此同时,多位行业人士提醒养殖户,目前各集团去产能的速度及补产能的能力均有所提升,养殖周期正逐步缩短,大周期弱化,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一味惜售,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