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高频出现释放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发布时间:2024-09-10 19:21:35 来源: sp20240910

  (近观中国)“新质生产力”高频出现释放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中新社 北京2月2日电 题:“新质生产力”高频出现释放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中新社 记者 刘亮

  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此次集体学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全面阐释和系统部署,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释放重要信号。

  “新质生产力”成中国经济高频词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

  何为“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作出阐释: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此次集体学习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本质等内容作了更为详细的解读,是一种理论纲领与行动纲领。新质生产力的承担主体是企业,其内容进一步明晰,将为企业主体在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提供遵循。

  为何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认识难和实践难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难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分析指出,认识难主要指各部门和地方在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方面的难题;实践难则指各部门和地方在现实经济工作中,难以迅速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这一难题。

  蔡之兵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一方面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社会各界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内涵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也直接界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能够为各部门和地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直接动力。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次集体学习在深入阐释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同时,还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其一,做好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认为,中国有多年积累的技术创新条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但还需看到,中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人力资本支撑不足。因此,需要在重点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突破性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集群,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针对未来创新方向,一些发力重点经由此次集体学习得到明确。例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等。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仍有堵点卡点需要突破。

  蔡之兵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找到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动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其三,重视人才培育。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此次集体学习中被提上日程。其中包括,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等。

  马晓河认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他建议,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战略型人才,培育和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同时,实施有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政策,多方面创造条件,吸引科研人员乐意创新、专心创新、大胆创新。(完) 【编辑:付子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