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渠荡清波(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发布时间:2024-09-20 14:51:19 来源: sp20240920

  干涸的红花渠,时隔30多年第一次荡起清波。

  开闸这天,李新海早早来到渠畔。水流哗啦啦涌来,在渠底卷起土旋儿,润湿了两岸渠摆。绿柳成荫,鸟儿欢唱。在附近社区居住多年的李新海不禁感慨:“有了水,附近的整条街都灵动了!”

  这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的古渠有着近1300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周边居住人口增加,两岸乱搭乱建,古渠逐渐断流。

  “那时垃圾、臭水遍地,一次上游下雨,冲出的垃圾装了三大卡车。”在红花渠畔,新华街街道富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石芳回忆,从2011年开始,银川市对红花渠及沿岸部分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改造后污水没了,可渠道两侧还是尘土飞扬,一下雨更是坑坑洼洼。”

  红花渠的改造不能再等,居民们来到设在富华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找到了当时被选为兴庆区人大代表的石芳。“小小一段渠,改造难度却不小。由于涉及道路交通、岸线治理、生态恢复多个方面,仅凭一个社区很难完成,必须寻求上级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石芳于是联络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商量改造方案。

  经过多次实地勘察,2021年,新华街街道1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红花渠改造建议,并于当年底在兴庆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为议案。随之而来,红花渠砌护改造工程顺利展开。

  “居民提意见,人大代表修改方案。改造前,我们早早进行了社情民意的收集。”石芳说。漫步红花渠边,远处,一座跨渠而建的枣红色中式凉亭出现在视野里。“以前这里是个有裂缝的危桥,桥面不平,而且缺少栏杆防护,平时居民们都绕着走。”亭子里,今年77岁的李文合正与同伴聊天。他在附近居住多年,一谈起红花渠就打开了话匣子,“人大代表来现场勘察时我就提意见——能不能先把危桥给解决了?”

  “先是修复桥面,再把桥梁两侧的土路铺上健身步道。”石芳说,有居民提出上下桥不方便,所以设计时就拆除台阶,把桥两边拉直垫高,形成一个平面,方便行人和自行车通行。“方案拿出来向居民征求意见,又有人提出需要遮风挡雨,于是加盖了护栏、凉亭。”

  “施工前,人大代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三天两头往渠边跑,专挑放学和饭后人多的时候,以便听取更多居民意见。”富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靳丹回忆。“改不改,怎么改,步道是石子还是塑胶,植物用灌木还是栽树,翻来覆去讨论。光李大爷关心的桥,就改了3遍设计稿。”

  硬化渠两侧路面、铺设运动步道、补植绿化、种起红花,增加休闲健身路径……2022年8月底,经过两个月改造,红花渠垂柳依依,两侧种满花草,环境大为改观。

  “当时还有个遗憾——虽然渠道改造好了,但一直没有通水。”由于缺乏水源灌溉,每当夏季,红花渠两侧的垂柳直打蔫,李文合眼瞅着心里焦急,又一次找到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经过多方协调,银川市水务局打通了一条再生水补水通道,调配3万立方米水对红花渠进行渠道浸润,并建立起每日补水运行机制。

  今年5月30日,干涸多年的古渠来了水。那天,李文合早早举起手机等在渠口。“多亏了人大代表,我要把视频发到网上,让大家看看红花渠的变化!”

  “增强群众参与,回应群众关切。今后,我们还要把红花渠改造工程打通到‘最后一公里’!”全长6.8公里的红花渠,在新华街街道辖区只流经1.3公里,剩余部分还没有完成环境整治和改造。石芳介绍,现在全线改造的相关项目已被列为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2024年闭会期间重点督办建议,开工在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1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