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医院,驶向“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4-11-05 07:13:53 来源: sp20241105

  铁轨上的医院,驶向“一带一路”

  26年前从香港始发的“健康快车”,已为23万人送去光明

  “在印度有一列火车医院,叫生命列车,沿着铁道线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免费的医疗服务。也许,我们也可以造一列这样的火车……”

  那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员的方黄吉雯,看到全国各省准备各具特色的礼物送给香港,她和朋友商量,何不准备一列“健康快车”作为礼物回赠内地呢?

  于是,当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当天,这列专门治疗白内障的眼科火车医院,在香港民众期待的目光中开出了香港,直奔它的第一站——安徽阜阳。

  为什么选择眼科,为什么专门治疗白内障?“眼睛看不见可能是最辛苦的一种残障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作为“健康快车”的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回忆说,她的想法在当时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原卫生部以及原铁道部的支持。

  26年,风云变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巨大进步,曾令内地不少基层医院束手无策的白内障手术,如今已经普及了快速、精准的疗法。这其中,也有“健康快车”的一份功劳。

  26年,从一列增加到四列,行经28个省市区、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医护人员轮流上车,在这里诊治病患,也在这里接受“培训”。下车后,他们成长为一列列“不走的健康快车”。

  26年,“健康快车”行经了超过23万名白内障患者的人生。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随着“一带一路”的铺开,“健康快车”的前路正变得更远、更长。

  南方日报记者 吴彬彬 陈彧

  GDToday记者 陈晨

  统筹:何雪峰

  这是一份“回礼”

  许多人都知道,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交接仪式结束之后,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便前往九龙车站,参加“健康快车”赠车仪式。

  这是首辆“健康快车”,它叫“香港光明号”。为支持火车医院的搭建和运行,香港市民捐款超过2000万港元。在首站阜阳停留的45天里,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医生在这间移动医院中,为19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健康快车”经过了特别的设计,由手术车、病房车、发电车、宿营车4节车厢组成,车上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来自北京、天津、广东、香港等全国各地优秀的眼科医护人员轮流在车上服务。

  以前,内地的白内障治疗技术还未发展起来,很多地方没有先进的超声乳化仪器,无法进行微创手术,因此,“健康快车”实实在在地把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带给内地。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健康快车”结缘已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生们曾5次登上列车,前往广西贺州、山西朔州、四川广安等地,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快车”也曾3次开进肇庆,共为343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除了提供免费治疗,“健康快车”还是一个眼科培训基地。“健康快车”会在其服务过的地区留下一列列“不走的健康快车”:资助当地医院打造“眼科中心”,培训基层的眼科医生,赞助白内障手术治疗设备,使其能独立进行白内障手术。

  在“健康快车”抵达一个地区的半年前,当地医护人员会深入偏远地区为病人做初步检查,筛选出约1000例适合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儿童及青少年白内障患者、双目失明患者、疑难病患者会优先接受手术。

  “健康快车”抵达后,一般会在每个站点停留3个月左右,患者会被免费接送到列车上进行手术,术后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确定伤口复原及没有感染后才会被送回家。

  “You think,

  I do”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很多国内企业通过外贸、投资、基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也给“健康快车”驶出国门带来契机。

  “我们想着,也许能发挥所长,通过慈善和医疗援助来响应‘一带一路’,于是便有了‘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方黄吉雯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年来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高,中国医疗队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健康快车”的实体列车因国内外铁轨宽度差异,难以直接驶到国外。

  不得已,“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在延续“健康快车”精神的基础上,采取和当地医院合作的方式,由“健康快车”项目的中国医疗队直接去往当地医院实施手术,仪器、设备则通过空运和陆路送到当地。

  2016年,“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前往首站斯里兰卡。

  初到国外时,中国医疗队首先面临的是语言不通。尽管在选派医护时,医疗队特别选派了英语流利的人员,却忽略了当地患者并非都懂英语。

  最初诊疗时,中国医生尝试用英语将一句简单的医嘱重复多次,但患者还是听不明白。此行的“车长”——协调员郭蕾清楚记得,中国医生不停地向当地护士交代,最后嗓子都逐渐沙哑了。

  看到这一情景,当地的护士长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十分感激地拉着一位中国医生的手说,“You think,I do”(你的意思,我明白)。之后双方似乎有了默契,中国医生敲敲桌子,她会告诉病人“向下看”;招招手,她会告诉病人将额头贴紧检查设备;指指手中病历上的字,她会准确地将医嘱告诉病人。

  最终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之下,中国医疗队在斯里兰卡完成了503例复明手术。“‘You think,I do’简单的一句话,饱含着当地医护对我们高度的信任和认可,以及充满感激的心。”郭蕾回忆道。

  外国医生“看傻了”

  “当时,我没去德国,而选择跟着‘健康快车’去了遵义。”谈起1999年的“二选一”,鲍永珍说,“选对了,去了之后才意识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越是边远地区越缺医少药。”

  如今,鲍永珍已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她不止一次与“健康快车”结缘,聊到原因,“当大夫就是要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比起坐在北京等着病人来,主动走出去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2019年,鲍永珍再一次随“健康快车”出诊,这次前往的是乌兹别克斯坦。

  这天,一个母亲带着3岁的女儿和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儿子来看病,他们三人都患有白内障,恳请中国医疗队救治。

  “给婴儿做手术的风险很大,既有麻醉的问题,也可能出现更多的并发症。”这样的婴儿手术当地医生很难承接,即使是鲍永珍他们也要考虑再三,“但是,我们不做,就没有人能帮他们了”,于是决定,做!

  今年4月,鲍永珍再次带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时,又一次见到了那家人。三人都恢复得很好,来医院复查时,专门盛装感谢中国医疗队。“时隔4年再见到他们,我很高兴,也更加坚定了想要继续做下去的想法。”鲍永珍说。

  9月,鲍永珍和同事一行6人再次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开展为期18天的国际医疗援助。

  清理消毒、滴散瞳液、上麻药,再使用超声波探头去除浑浊的晶状体、植入人造晶状体……在他们流利的操作下,一整套手术十多分钟就能完成。抵达的第一天下午,他们就做了29台手术,把当地医院的眼科主任都“看傻了”。

  吉尔吉斯斯坦有700多万人口,但眼科医生只有130多人。受限于技术和医疗环境,当地每个医生团队每天一般只能做5台手术。公立医院没有做超声乳化手术的设备和技术,而传统大切口的囊外摘除手术耗时长、恢复慢,加上当地经济状况较差,自费做手术、买人工晶体花费较多,很多人选择承受逐渐失明的痛苦,真正愿意出钱做手术的人也不多,因此实际手术量只会更少。

  “当居民听说我们免费施行复明手术,都主动找过来。我们一天的手术量够当地医生原先做好几个月的了。”那段时间,鲍永珍和同事每天早上8时左右便进入手术室,连续工作到下午三四点,中途不吃饭、不休息,一天可以完成四五十台手术,让外国医生们见识到了医学层面的“中国速度”。

  4年后的再见

  “健康快车”驶出国门后,能让一部分当地白内障患者免去经济顾虑重见光明。但每趟跨国行都是短暂的,要让当地居民可以长期接受优质治疗,“授人以渔”是关键。

  鲍永珍介绍,“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每次去到一个地区,会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仪器送给当地医院,并且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一步步教他们如何做检查、做手术、操作设备。

  今年,鲍永珍再次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时,遇到了2019年接受过中国医疗队培训的当地医生帖木儿,他自豪地对鲍永珍说,“我现在是我们这个地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做得最好的医生!”

  鲍永珍还发现,在中国医疗队的影响下,当地医生通过掌握最新的技术,有了更高的职业成就感,因此对工作也更有热情和干劲了。“他们一有时间,就来找我们咨询问题,想要进一步提高手术技术和效率。”

  跟随“健康快车”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制造”。

  鲍永珍几年前刚开始带队做国际医疗援助时,采购的几乎都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外国生产的医疗设备和耗材。而近几年,随着国内生产制造水平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得到国际医学界认可。

  例如,去年10月31日,首款国产多焦点人工晶体正式获批,成功打破国外企业数十年的垄断。其衍射技术是实现多焦点的核心,更属于国际领先、国内首创。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进入高端人工晶体领域,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现在我们在国外使用的人工晶体和眼科的检查设备都是国产的。中国医生做手术,给病人装的是中国生产的人工晶体,这让我觉得非常自豪。”鲍永珍计划明年将国产的手术设备也用于国际医疗援助,“出去不能光靠我们医生和护士的技术,还要通过质量过硬的产品,来赢得外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

  截至今年,“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已经去了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5个国家,为上千名当地民众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让更多人受益

  26年过去了,如今的“健康快车”已经从当初的1列增加到4列,行经全国28个省市区、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改变了23万多名白内障患者的人生。

  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白内障患者数量也呈现一定的上升态势。方黄吉雯也一直在思考,“健康快车”还能够为中国医疗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2009年,方黄吉雯留意到内地还没有眼科医生的统一考试。于是,她联系国际眼科理事会(ICO),将国际眼科医师考试引入内地。现在,“健康快车”每年会组织内地眼科医生参与统一考试,安排并赞助成绩优秀的眼科医生出国深造。

  为了更好地推动内地眼科与国际眼科的接轨,方黄吉雯与ICO名誉主席David Taylor教授,一同发起了健康快车国内外专家到访项目。2009年项目开始之初,共有14位专家参与,包括David Taylor教授和另外2位英国教授,以及11位香港眼科专家。

  这些专家会前往各地眼科中心,举办学术讲座、病例讨论、门诊、手术指导等活动,以帮助眼科中心医生了解国际眼科诊疗新进展。此后每年,“健康快车”都会邀请六七十位国内外专家到访内地。

  今年11月,国内外专家到访项目时隔3年重启,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地的18位眼科专家,到访了15家健康快车眼科中心。“接下来项目将慢慢恢复正常,将有更多国内外专家到访,让更多眼科医生受益。”方黄吉雯说。

  每一位到访专家在内地的学术教学活动,都会被制作成视频,分享到“健康快车国家眼健康培训中心”网站。无论身处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全国各地的眼科医生以及医学院学生都能在这个开放平台,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眼科资源。

  如今的“健康快车”不仅是一座流动的医院、培训基地,还是连接国内与海外医学的桥梁。

  在方黄吉雯看来,“健康快车”就像一颗种子,能在内地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播撒光明,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看得见”的希望。而随着这颗种子的开花、结果,又能培育出更多的种子,并播撒到更多需要光明的地方。 【编辑:刘欢】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