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推动中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

发布时间:2024-11-22 21:57:05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孙自法)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30日在北京揭晓发布,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等6个项目入选。对该遗址群开展发掘研究的考古专家表示,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重大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有力推动了中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为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生计模式、迁徙规律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支撑。

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发布,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六个遗址发掘研究项目入选,图为入选项目代表获颁奖牌并合影。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宇研究员介绍说,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2017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遗址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合作经过多次发掘,已取得建立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全面揭露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多学科研究支撑下的南岛语族早期人群体质特征和生计模式探索、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特征逐渐清晰等系列重大收获。

  他指出,在建立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方面,西营遗址距今7300-6500年,代表了目前平潭岛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壳丘头遗址距今6500-5000年,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有少量的施红衣陶;东花丘遗址距今4000-3500年,是遗址群中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代表性遗存;龟山遗址距今4000-3200年,大量成组陶器为确定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谱系中的地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其中,壳丘头遗址相似的遗存见于闽侯溪头遗址下文化层、金门富国墩等遗址,尤其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显示出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

  周振宇表示,在全面揭露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方面,壳丘头遗址群发掘研究表明,距今4000-3200年,南岛语族人群无论是社会组织形态、生存模式,还是手工业技术水平、精神世界表达均显示出新的文明程度。

  在多学科研究探索南岛语族早期人群体质特征和生计模式方面,初步研究表明,平潭史前人群和中国南方及东南亚族群有较近的遗传关系。植物考古研究表明,7000年前平潭岛就已经出现农业,稻和粟在距今4800-4600年间传入台湾地区,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扩散提供了新的确凿证据。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多样化的生计模式,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并且贯穿7000多年以来的各个时期。

  在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特征逐渐清晰方面,平潭岛的系列考古发现显示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海洋性、大陆性兼备的特征,符合南岛语族起源于大陆,并向海洋扩散的逻辑特征,为探索南岛语族向外扩散的路径提供了更广的研究视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大陆来源。

  他认为,壳丘头遗址群中各个阶段考古遗存的文化面貌特征明确,发展延续关系明显,存续多个考古学文化,形成了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为探讨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传承、交流、互动,以及其所代表的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直接材料。

  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的特征,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以及对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认识,使我们可以尝试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东南模式,窥探内陆文明向海洋迁徙的特征规律,了解海洋文明的起源、发展、扩散历程。”周振宇说。(完)

【编辑:付子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