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工匠”程永茂:无限痴迷在险峰

发布时间:2025-01-11 14:51:48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北京7月16日电 题:“长城工匠”程永茂:无限痴迷在险峰

   中新网 记者 杜燕

  “我相当于和古人在对话。他在干什么,以及我要是参加了当时的长城修建,我会怎么干,这些情景都在我脑海里。”站在雄奇险要的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之上,年近古稀的程永茂微闭着双眼,手杖在空中舞动,仿佛这一刻他正与上百年前的工匠切磋技艺。

  北京域内的长城始建于北齐,于明代大规模修筑,是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从范围上来看,北京长城涉及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等6个区,全长520余千米。箭扣长城位于怀柔,是明代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东与慕田峪长城相连,可与古北口、山海关衔接;西与黄花城长城相连,可与八达岭衔接。城墙依山就势,走势富于变化,历来以险、奇、峻、秀而著称。

程永茂在北京箭扣长城。记者 张宇 摄

  20年修缮长城20余公里

  “怀柔长城的一砖一石,没有人比我更清楚,甚至上山下坡哪块石头硌脚,我都一清二楚。”参与了五期箭扣长城修缮项目,程永茂熟知箭扣长城。

  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怀柔人,程永茂第一次登上长城却是在2004年接手第一个长城修复工程——怀柔黄花城段长城的修复。

  程永茂年轻时从瓦匠学徒干起,后师承古建修缮兴隆门第15代传人、著名古建筑专家朴学林,成为第16代瓦作传人。他曾参与红螺寺大殿复建工程、天安门城台保护、太庙牺牲所修缮、广济寺下院藏经阁修缮、八大处公园第四处寺院大悲寺修缮等工程。

  “我从小听着爷爷讲长城的故事长大,对长城有一种特别的情怀。”程永茂说,20年前首次参与修复长城,正是爷爷故事里明代万历年间蔡凯将军修筑的那段“固若金汤”的长城。

  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长城在许多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墙体坍塌开裂、地面破碎残损等情况。即便如此,程永茂记得自己初登长城时的震撼:古人依着险峻山势修建了如此规模且工艺精巧的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之后20年,程永茂的足迹遍布怀柔区域内长城乃至延庆、密云等周边区域的长城。修复长城的工作,他再未停止。从怀柔黄花城段长城,到慕田峪长城、青龙峡长城、河防口长城,再到箭扣长城,至今,他修缮长城20余公里。

  险峰千方百计克服三难

  清晨4时许,位于箭扣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一位运料师傅牵着四头骡子抵达料厂,准备将泼灰一袋袋物料运上长城。

位于北京箭扣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一位运料师傅牵着4头骡子抵达料厂,准备将泼灰一袋袋物料运上长城。记者 张宇 摄

  黎明前的大地,伸手不见五指。不多时,天空开始泛白。记者跟随骡队钻进密林之中的山间小道。脚下,是松噗噗的泥土;身旁,是茂密的杂草。沿途,铺设的水管管道若隐若现。

  程永茂向一行记者介绍,箭扣长城地势险峻,可以说是“中国长城中最险段之一”。修缮工程有三难:用水难、运料难、施工难。

  为解决施工用水,施工队从山脚下向上铺设管道,使用高山压力水泵,经二级扬程,将水提升至山顶。如今是夏季,输送没有问题,到了每年10月底,山区气温骤降,水管会面临冰封问题,修缮工作将暂停。

  解决了用水问题,物料运输依然是难题。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运至第一料场后,需驮骡接力。时至酷暑,为了保障物料及时运达,骡队一般每天三四点出发,运送两到三趟,运输量非常有限。

  记者一行跟随骡队蜿蜒前行1个多小时,抵达边墙下。卸料后,只见一台简陋的卷扬机将材料垂直拉上,再依靠人力搬杠到施工现场。

  “鬼见愁”“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上,一段段险要的施工现场考验着工人们的勇气和能力。

  “修长城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施工安全是第一位的。”程永茂说,这些工人大多已参与长城修缮工作十多年,“不仅具备攀爬险峰的能力,还有强大的负重能力。当然,手艺必须过硬。”

  “看不出活儿”是“理想态”

  如何让更多人见到真实的长城,是始终萦绕在程永茂脑海里的问题。

  一顶红色安全帽、一架相机、一个双肩包、一柄手杖,是程永茂多年来行走长城的“标配”。他一边实地考察,一边查找史料,对各段长城的修缮年代、工艺特点、材料特点、砌筑做法等特点进行对比,从而制定修缮方案。

  2016年,他接手了箭扣长城的修缮项目。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持续完善工法和理念。以已完成的四期箭扣长城修缮工程为例,第一期工程补配了部分新砖,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基本不再添加新砖,第四期仍然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尽量用老砖、循古法,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保留长城的“旧”。

  目前,箭扣长城第五期保护修缮项目已经启动,修缮从正北楼起向慕田峪景区方向共涉及6座敌台,总长度915米,修缮工期近三年。这期修缮实现了“边考古,边修缮”的无缝衔接。

  行至正北楼,程永茂带领记者走进这座目前箭扣长城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敌楼。“正北楼,做工精,剁斧石条十三层,回廊双梯冰盘檐,南侧金钱俩窟窿。”他说,这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敌楼。

  工作人员刚撤走梯子,他指着券顶问:能不能看出哪里进行了修复?

程永茂在正北楼。记者 张宇 摄

  看着记者摇摇头,他笑言,看不出就对了。

  “新旧难辨,满分过关。”在修缮的过程中,只把旧砖按古代工艺重新砌好,尽量不添一块新砖,“看不出活儿”正是他的“理想态”。

  他说,就是要在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最小干预,保持原有的风貌。

  这些年,他总结了修缮长城的“五随”工法: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随层,就是随着老城墙的石层、砖层、土层,不能出现错茬、乱茬、搭茬;随坡,就是修复中务必随坡就势,注意坡度、角度的处理;随弯,即按照原有的山弯,该留活角留活角,该留死角留死角,随其自然;随旧,即保留古长城的旧貌,修旧如旧;随残,就是忠实于古长城历史现状,该残的地方要保持残状,保留历史沧桑感。

  “这处关内垛墙内侧坍塌,就不再重新垒砌,只是把捡回的旧砖砌二到三层墙砖的高度,对垛墙外皮墙体起到支撑作用,保留旧砖断裂端且呈现出来。”随着手杖弯转看过去,程永茂指着已经修缮完成的边墙说,长城随着地形起伏而变化,在施工时,在加固的过程中都要按照原来的曲线和坡度来修缮。

  从正北楼向西行,是已完成修缮的长城段。年近古稀的程永茂,步履矫健行走在忽高忽低、忽宽忽窄的墙体上。忽而,前方是十几米高的山石,除了石壁和一些纵向裂缝,几乎无“路”可寻。

  这里便是“鬼见愁”。程永茂介绍,这段长城依山石而建,墙体早已坍塌,原本的台阶已毁掉,形成一段巨大的缺口。修缮中,都按照考古遗址进行现状保护,延缓消失速度,尽可能避免工程干预。

  跟随程永茂攀爬“鬼见愁”,一行人惊魂未定之余不禁感叹长城修缮者在“用水难、运料难、施工难”的情况下保留长城的惊、险、绝、野。

  在程永茂看来,怎么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好,不要去改变原有的工艺,给后人留下真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痴迷于在险峰做一名长城工匠

  “牛角边,正北楼;翻石过海,鬼见愁;穿石门,看倒钩;擦边蹭,缩脖楼;布达拉宫,单边靠;油篓顶下,虎跳愁”,是东路十二景。“擦边过,将军关;三十八蹬,天梯险;单边过,北京结;鹰飞倒仰,九眼楼”,是西路八景。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在程永茂眼里,雄奇秀险的箭扣长城处处是景,他总结“隔景观箭扣长城二十景”,并标注在图纸上。

  这些年,他使用相机记录了箭扣长城的四季变化以及修缮情况,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智能设计技术画图。

  一张张地图,简洁清晰地展示出箭扣长城所处位置、每段特点,以及“五随”工法的要领。

  他说,每段长城修缮完成之后,现场的细节部分、测量的实际数据以及竣工图都会画下来,保存下来,这样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已有成果,也为日后的修缮工作提供直观的参考资料。

  2020年,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在箭扣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挂牌。

  2021年5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关于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的决议中,箭扣长城的保护管理工作获得高度评价。

  如今,箭扣长城五期的修缮工作开启,他仍坚持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到施工现场“监工”,多则五六次,遇到关键部位更常常亲自动手演示工艺手法。

  在他看来,只有及时发现修缮中的一丝一毫问题,及时处理,才能保障工程质量。

  “认真、用情、用心、尽责”,是他在修缮长城的工作中总结的八字箴言。

  如今,他已经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修缮队伍,并收了十七代弟子4人,他把这些年的经验言传身教告诉弟子们,“只要我还能干得动,长城保护这事,我就要带着大家一直干下去。”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南北各民族交流与融合。他称,20年如一日的坚守,是自己对长城的热爱。

  身边的人说程永茂已经“痴迷”长城。“痴迷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程永茂说,人生就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我就踏踏实实做一名长城工匠,老祖宗留下这珍贵的宝贝,我们就给传承下去。”(完)

【编辑:房家梁】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