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发布时间:2024-12-20 09:27:42 来源: sp20241220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相关省份和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发挥优势,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干部人才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在雪域高原接续奋斗,推动西藏和各兄弟省份各族人民跨区域流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对口援藏有助于各民族共同迈向全面现代化,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大。对口援藏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战打赢以后,西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近年来,对口援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输血”与“造血”并重;为基层群众送去“惠民电”、修通“致富路”、保障“生活油”、开通“幸福网”;开展产业援藏,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园区,帮助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产品提品质、创品牌、拓销路;实施就业援藏,吸引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在对口援藏的持续推动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对口援藏有助于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党的援藏工作着眼“全国一盘棋”,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得西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党和国家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对口援藏全过程各方面,先后有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让西藏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中央温暖的关心、全国无私的支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援藏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援到群众心坎上、暖到群众心窝里,让大伙儿明白今天的好日子从哪来、谁在真正为西藏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不懈奋斗、应该跟着谁干。这些年来,广大援藏干部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保持了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良好局面。

  对口援藏搭建起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援藏项目是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平台,让干部和群众劲用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在共同奋斗、相互学习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认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援藏工作不断创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形式。北京援建的幼儿园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当地孩子心中;上海持续开行“上海—日喀则”援藏旅游包机;陕西省邀请阿里地区基层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群体等赴西安、延安参观游览;辽宁省以“高原讲堂”“高原夜校”为载体,把党的声音传递给更多高原群众……援藏工作还带动大量少数民族群众“走出来”,到东中部地区就学、就业、创业、生活,深度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新时代援藏工作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援助方式、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西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就业、融居、经商、求学、务工等,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五个认同”、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5日 11 版)

(责编:白宇、曲源)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