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陈仲文:戏剧应成为促进理解与和平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11-20 19:31:50 来源: sp20241120

   中新社 廊坊4月11日电 题:戏剧应成为促进理解与和平的力量

  ——专访国际戏剧协会副总干事陈仲文

  作者 牛琳 宋敏涛

  世界戏剧日是由国际戏剧协会于1961年创立的全球性盛事,每年的3月27日成为全球戏剧界人士的共同庆典。首届世界戏剧日庆典于1962年举行。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在中国廊坊举办,这也是该庆典时隔8年后再度来到中国。中外戏剧界人士共襄盛典,展开对话交流,推动戏剧艺术不断发展。 中新社 “东西问”就此专访国际戏剧协会副总干事陈仲文。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对每个人而言,戏剧到底是什么?

  陈仲文:戏剧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更像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将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部戏剧作品,就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世界,它可以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发展者,可以是思想和智慧的呈现者,也可以是激发观众对社会、人性、道德等方面深刻思考的启迪者。

  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人们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更深层次的满足。这种满足感来源于何处?我认为是来自我们与他人建立起的深刻情感联结,特别是与他人灵魂深处的联结。这种联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有时是音乐;有时是绘画;有时是一首诗;有时仅仅是一个场景。艺术将我们带入一个特殊的境界,让我们能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实现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2024年3月27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农林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化妆。郝群英 摄

  戏剧恰恰契合这点,它创造出一个空间,大家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别人的故事,或者透过别人听自己的故事,跟舞台上的人物联结;跟自己的内心联结;跟同场域的人联结,或悲伤或喜悦;或丰满或低落,让属于自己的感受、情绪流淌。从这个层面讲,戏剧是人精神上的一种出口,它使人与人之间、使我们的精神产生一种深层次的联结。而我们戏剧人要做的,就是让这种联结发生。

   中新社 记者:戏剧之美何以跨越语言、地域和国界直抵人心,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打破隔阂、沟通人心的桥梁?

  陈仲文:人们因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外貌特征等差异,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然而,内在本质上却存在着共通点,共享着相似的人性和情感体验。所有艺术形式,包括戏剧作品,都引导着人们通过欣赏和理解与自己不同的、陌生的或外来的事物,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体验。

2024年3月27日晚,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晚会演出现场,中外演员同台向观众致谢。活动主办方供图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戏剧节,观摩各种风格、形式迥异的表演方式。除了我的母语外,我只懂得英语和法语,但这并不妨碍我去理解超出自己语言能力的戏剧作品。语言并不是感受戏剧作品的唯一方式,有时甚至会成为感受力的一种干扰。作为一名观众,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自己的“懂”或“不懂”,应更注重那一刻内心的感受,更关注自己在那一刻是开放的,是临在的,是包容的,是接纳的。只有这样,那份属于自己的“懂”就与自己合一了。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或许体现在审美观、表达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这些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戏剧本身始终在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变化以及对美好、对真实的追求,这方面东西方戏剧是共通的。今年在廊坊举办的世界戏剧日庆典,国际戏剧协会推荐了来自法国、波兰、古巴、智利等六个国家的作品,每段表演都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讲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并邀请中国观众一同开启一场精神之旅。戏剧日庆典之夜,当所有观众坐在一起共同欢笑、感动,那是戏剧跨越语言、地域和国界,将人类内心紧密相连的最美时刻。

2024年3月28日,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中,参加戏剧工坊演出的智利剧团演员与观众互动。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新社 记者:2024年世界戏剧日献辞题目是《艺术即和平》,如何解读?

  陈仲文:今年,国际戏剧协会有幸邀请到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挪威剧作家和小说家约恩·福瑟(Jon Olav Fosse)为2024年世界戏剧日撰写献辞。福瑟先生以《艺术即和平》为题,强调了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内在相似性,同时也颂扬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他认为,艺术本质上是对多样性的庆祝,是文化、语言和国家之间的桥梁。优秀的艺术有着卓越的魅力,能够通过将完全独特的元素与普遍性相结合,促进和平与理解。

2024年3月27日晚,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晚会演出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我们越发认识到国际戏剧界开展对话的重要性。这种对话不仅需要深入探讨在文化差异存在的背景下,戏剧如何能为文化多元性及世界和平助力,更需要将戏剧视为一种有力的媒介,以传递“同情心、同理心和互助心”的核心价值。今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有一个板块——“中外戏剧人对话”,发言者来自13个不同的国家,肤色、语言各异,大家坐在一起谈论戏剧、艺术、创作。我想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戏剧的对话,更是关乎我们人类共同体验艺术无国界的对话、一次关于和平的对话。

2024年3月27日,在河北廊坊参加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的中外嘉宾合影留念。活动主办方供图

  国际戏剧协会下设有一个“冲突地区戏剧委员会”,该委员会致力于借助表演艺术的力量,促进冲突地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互信,推动和平。正如约恩·福瑟在献词中所述:“艺术,它具有一种魔力,令我们痴迷,推动我们超越自我的局限性,以此创造出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超越性,并引领我们去不断地追寻新的超越。战争与艺术是对立的,正如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的——简单来说:艺术即是和平。”

   中新社 记者:为何2024年世界戏剧日特别强调“戏剧为民”这一主题?

  陈仲文:我认为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没有所谓的内外行之分,它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值得享受任何艺术形式的沉浸和熏陶。就像我们欣赏画作一样,虽然你的知识背景可以帮助你理解这幅画的年代、画家背景和流派,但同时也可能会限制你与作品产生的联结和感受,因为你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观赏戏剧演出也是如此。有人说戏剧的门槛很高,太高大上,好像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应该打破这种观念,打破戏剧身上高高在上的观感,让戏剧与普通人建立起真实、温暖的情感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戏剧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儿童在江苏南京表演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泱波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amirez)在2024年世界戏剧日的致辞中说:“我期待所有参与者能够借此机会,探讨、思考‘戏剧为民’(Theatre for the People)的巨大价值。”我的理解是,戏剧创作应该服务于民众,创造出来的作品应该贴近民众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共情,产生共鸣。

   中新社 记者:科技的发展进步,尤其是AI的出现,对包括戏剧在内的艺术发展,是助益还是冲击?

  陈仲文:所有的高科技,包括AI在内,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它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看我们怎样去利用。尽管AI在诸如文本纠错、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无法代替人的主观判断与情感体验。艺术创作尤其是戏剧,其核心在于人性的挖掘与精神世界的探索,这正是AI无法逾越的领域。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经过数字技术再创作的戏剧人物形象,吸引一名京剧演员驻足。赵隽 摄

   中新社 记者: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全球戏剧界人士应如何进一步打破文化壁垒,推动戏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仲文:国际戏剧协会作为全球最大的表演艺术国际组织,在全球拥有78家中心和20多个合作组织。2015年,受上海市政府邀请,国际戏剧协会总部由巴黎迁至上海,这一举措为国际剧协更好地服务全球艺术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广的展示平台。

  国际戏剧协会肩负的使命时刻呼吁我们思考戏剧的社会意义,通过创办各类活动,如世界戏剧日、国际舞蹈日等,为全球表演艺术社群搭建交流平台,紧密合作,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唤醒良知、治愈创痛、建立信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探寻人性的共同点,让美好发生,让理想重生。

  未来,国际戏剧协会将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策划举办2025年世界戏剧节,让世界各地的表演艺术以多元、璀璨的方式绽放。(完)

  受访者简介:

陈仲文。受访者供图

  陈仲文,国际戏剧协会副总干事。自2014年以来,致力于加强国际戏剧协会全球各中心间的凝聚力,促进成员间以及与其他国际艺术组织间的合作,巩固协会内部包容性和多样性,推动协会在更高水平上践行其宗旨使命。同时担任“国际表演艺术高等教育联盟”秘书长,该联盟由国际戏剧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专注于推动表演艺术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编辑:陈海峰】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