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布时间:2024-09-19 17:12:46 来源: sp20240919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在山东齐河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参与增殖放流活动。   张梦冉摄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麻湾段黄河岸线。   刘智峰摄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黄河裹挟着上游的泥沙奔腾5000多公里从山东入海。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组织,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在山东开展。

  山东省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近年来,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立足职能职责,积极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在推进黄河保护法实施、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日前,记者赴济南、东营、德州、菏泽等地,采访了解当地推进黄河保护法实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持续用力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滩涂深浅交织,黑嘴鸥和东方白鹳偶尔飞过。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在黄河边长大,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注。

  前些年,张金海发现,黄河入海口湿地区域互花米草一度泛滥,极大影响了滩涂潮汐水文过程,导致盐地碱蓬严重退化,威胁本土动植物的生存和近海岸生态系统安全。

  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后,张金海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提出了加快治理互花米草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推动互花米草治理工作。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全面治理自然保护区内的互花米草,有效改善底栖生物群落和鸟类栖息环境,为国际候鸟迁飞保护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科长周立城介绍,监测评估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治理区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电子大屏上,通过摄像头可以看到保护区不少电线杆上都有育有幼鸟的鸟巢。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这是专门为东方白鹳搭建的人工巢,巢下是湿地水面,东方白鹳可以捕捉鱼类等。

  “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内稳定繁殖,今年繁殖巢数达到202巢,创历史新高。”赵亚杰说,保护区鸟类种类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3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达到26种和65种。

  湿地更绿了,鸟更多了。在德州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随处可见。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法治助力。

  齐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磊介绍,黄河河道及滩区内乱占、乱采等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在此背景下,山东省首个以“黄河生态”命名的环境资源审判专业法庭——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成立,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黄河生态城人民法庭将修复性司法理念植入环境资源犯罪处置中,通过让犯罪人事后承担修复责任,实现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犯罪再次发生的双重目的。”张磊介绍。

  近年来,齐河县人大常委会也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一线,在黄河生态城法庭等单位设立代表联络站,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法官履职评议等活动,强化人大监督,以代表履职促进司法服务提质增效,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手段促进黄河流域农业发展

  骄阳似火。位于黄河北岸的济南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一台跨度370多米的平移式喷灌机在田地里缓慢移动,喷出细密的水雾,为播种不久的玉米田进行“淋浴”。

  “喷灌机节省人力、提升效率,喷洒均匀效果也好,一小时内能浇完几十亩地。”33岁的新农人洪超手持网兜站在机器旁,是喷灌机的“指挥官”也是“打工人”——既要根据数据提示适时调整喷灌机功率,还要不时从水渠中捞出枯叶杂草以避免堵塞出水口。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区配套节水灌溉,在技术上采用浅埋渗灌、地埋伸缩喷灌等多种方式,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示范区负责人杨蕾介绍,通过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什么样?示范区的万亩良田日常只需要两名研究人员管理、巡田。

  记者看到,在示范区田里,有500多个监测传感设备,有的竖立在地面,有的埋在地下,有的“穿戴”在作物身上,实时监测作物病虫害、水肥状态等。

  “示范区安装了全维度的数字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环境、气候环境、水肥环境、灌溉环境、水质环境等。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作为决策灌溉、预测病虫害等工作的依据。”杨蕾说,在播种和收割季利用智能化农机进行作业,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施肥灌溉,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干重体力活。

  鼓励、支持黄河流域建设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山东通过地方立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提供了有力支撑。

  粉紫色的苜蓿花开,蝴蝶飞舞其间。眼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盐碱耕地郁郁葱葱,苜蓿即将进入收获期。

  “牧草绿”取代“盐碱白”,在这片面积1.5万亩的示范基地,开展着多项盐碱地生态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集成示范。

  “东营市共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盐碱地面积的38%。”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长军介绍,近年来,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攻关突破了盐碱地生物育种、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过去是改良盐碱地,适应作物;现在更多的是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杨长军介绍,下一步,将集成应用前沿农业科技成果,探索构建盐碱地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为生态利用盐碱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路径。

  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弘扬

  “这幅画展示的是村里遭受洪水灾害,房屋被淹没,我们一家在屋脊上等待救援的情景。”“长兴集乡8号村台兴东新村位于黄河与大堤之间,是菏泽市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安置了1141户居民,这幅画展示的就是美丽壮观的8号村台北大门……”在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的展览馆里,“农民画家”毛吉志向记者介绍了其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

  “抗洪岁月”“古村新韵”,毛吉志用画作讲述黄河滩区迁建,生动再现了黄河滩区村民从与洪水作斗争苦不堪言,到喜搬村台开启幸福安稳生活的生动画面。

  “希望用绘画让子孙后代记住变迁历史。”作为一名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毛吉志有100多幅作品与此相关。

  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文化底蕴丰厚,民间工艺巧夺天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2项。

  甘肃兰州黄河大水车、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蜿蜒万里的黄河沿岸,各地风土人情跃然纸上。剪纸作品《黄河情》,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剪纸传承人杨秀玲之手,用传统的剪纸元素描绘出沿黄9省区的黄河文化和地域景观。

  “对黄河,我心中始终有着深情与眷恋。”杨秀玲说,希望通过剪纸技艺展现黄河风采,传承黄河文化。

  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扎实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加强黄河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加强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认定黄河文化(东营)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出一批“黄河入海”非遗主题旅游路线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据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下功夫,持续加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和水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加快推进黄河文化公园(山东段)、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让黄河文化更好润泽当地群众。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