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件石磨,展示农耕文化(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发布时间:2024-12-21 16:53:11 来源: sp20241221

  图为赵氏石磨博物馆展厅展示的传统石磨和石磨文创产品。   受访者供图

  “家家有石磨,村村有石碾。”在吃粮靠磨的年代,石磨是农家不可或缺的家什;随着现代化工具出现,逐渐退出“时代舞台”的石磨,如今在哪里?

  在山东日照五莲县于里镇赵家辛庄村,有一座乡村博物馆,在那里,330件石磨成为展品,展示着悠久的农耕文化。

  记  忆

  石磨转动的声响宛如乡间小曲

  雨后的山村,空气里飘着泥土香。沿着小道往村头走,遇一院落,古朴而不失庄重;抬头望,门上方,挂一牌匾,上书“赵氏石磨博物馆”。

  展厅内,一件件、一排排石磨整齐置于架上,造型各异、大小不一,磨盘侧身花纹,或画红梅、麦穗,或刻福字、姓氏,有的苍劲有力,有的细腻入微。

  展厅一角,一组铜色雕塑引人注目,生动还原了推磨场景:父亲两手攥住磨杠,身体微前弓、迈出小碎步;母亲端着簸箕,扬米去糠;及腰高的孩子,手握煤油灯,紧盯磨台。

  “这组雕塑有我童年时的影子。”赵氏石磨博物馆馆长赵洪祥轻抚磨盘纹络,儿时记忆历历在目。

  五莲多奇峰,石材资源丰富,与石磨渊源颇深。“我们县石磨制作匠人辈出,石磨行销各地。”赵洪祥介绍。

  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年代,粮食往往要经过石磨研磨,变成面粉、糁子后才可食用,因此石磨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工具,制作技艺至关重要。

  赵洪祥的手艺历经家族7代传承。在赵洪祥看来,儿时记忆里石磨“吱呀吱呀”转动的声响,是最动听的乡间小曲。他的祖上是五莲县七宝山的一名石匠,擅长刻碑、制石磨,并将技艺传给后代。

  赵洪祥的父亲是家族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石磨磨粮,费时耗力。以前,父亲白天要下地劳动,只能在晚上点灯推磨。

  “夜里,磨盘咕噜地转着,中间的缝隙‘吐出’白花花的细粮。我在旁边趴着等,时常听着声响、嗅着米香入睡。”赵洪祥回忆,“石磨转起来,意味着庄稼人的日子有了奔头。”

  办  馆

  330件石磨来之不易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赵洪祥渐渐长大成人,可父亲的头发白了,家里的磨盘由厚变薄,磨齿变钝变平,更好用的现代工具出现了,使用石磨的人越来越少了。

  “村里经常看到被遗弃的石磨,有的当台阶、垫井台,令人惋惜。”赵洪祥感到难过,在他看来,石磨不是一件简单的器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伴随着我们的祖辈度过了风风雨雨,珍藏着宝贵的农耕记忆。”

  作为家族技艺第七代传承人,赵洪祥刻苦磨练技艺。2021年,他成为日照的五莲石磨加工技艺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此时,他深感重任在肩:“不但要传承非遗手艺,也要传承石磨文化。”

  同年,山东成为全国乡村博物馆的试点省份,鼓励各地深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老字号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石磨曾陪我们‘同甘共苦’,就算现在没有了‘用武之地’,也不应该被随意丢弃。”于是,赵洪祥决定将自家小院改造为博物馆。

  在乡间建博物馆,资金有限,怎样办出特色?赵洪祥的定位是:不求“高大上”,但求小而精、有“土”味,扎根乡土、浸润人心。

  石磨从何而来?带着办馆的心愿,赵洪祥与父亲骑车四处寻觅,把散落在乡间的石磨一件件收集起来。“起初,收集范围限于本镇,再到本县。可我们慢慢发现,收集的石磨种类、花样单一,材质基本都是本土绿砂岩,花纹、造型也大同小异。”赵洪祥说。

  地域不同,风俗习惯多不相同,石磨风格也就迥异,例如有的地方好刻“福”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有的地方好刻画,民间韵味十足。赵洪祥意识到,要想办好博物馆,呈现出不同民俗风情、乡土味道,必须放远目光,扩大收集范围。

  几年间,赵洪祥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将一件件被遗忘在角落的石磨“请”进了博物馆。“330件石磨来自不同年代,花纹是它们历经变迁的‘年轮’。”赵洪祥说,“每一件石磨都‘会说话’。年代不同、地域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样子,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在我眼里,它们都是乡村文化瑰宝。”

  未  来

  博物馆要有自己的“生长力”

  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展品渐多,参观的人也多了起来。然而,水电、保洁、维护等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这些费用全靠赵洪祥个人支出。

  “要想让乡村博物馆持续办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生长力’,首先要具备‘造血’能力。”赵洪祥说。

  石磨取之于生活,现在能否继续用之于生活?赵洪祥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一块磨盘,轻则四五十斤,重则近百斤。赵洪祥记得,以前,父亲能轻松搬起石磨,可上了年纪,就变得吃力了。有一次,父亲想抬一块磨盘时,不小心受了伤,整个指甲都被掀下来了。

  赵洪祥心疼父亲,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灵感:“当下,国家正提倡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不能制作文创产品,推出一款轻盈的石磨?”

  在此基础上,赵洪祥开创赵老汉石磨品牌,保留手工锤凿等关键工艺。近7年间,他获得52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为一款轻盈石磨,直径比巴掌略大,重约5千克,小巧轻便,轻摇手柄,即可磨出鲜香的豆浆;产品推向市场,游客参观时即可选购。

  有了“造血”能力,博物馆蓬勃发展。赵洪祥修缮展厅、完善设施,让参观效果更佳,同步推动乡村博物馆的内涵建设,着重讲述石磨的历史故事、文化常识、地域特色等。

  午后,展厅迎来一群研学的孩子。仅在书本上见到的老物件,而今就在眼前,他们好奇地在展品前驻足观看,聆听解说;有时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一件件石磨,感受着石磨文化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成了旅游、研学‘打卡点’,与周边景点串联成线,全程集研学游玩、农耕体验、休闲采摘于一体,让这条旅游线路更有文化味、乡土味。”赵洪祥说,“在这里,农耕文化可见可感,孩子们在触摸和体验中感受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岁月更迭,石磨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更是一代代农民奋斗的见证。推磨的年代已成过去,古老的石磨依旧存在,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架上,等待着前来探寻的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0日 1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