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企业追“新”逐“绿”竞未来 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1-11 02:32:24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济南4月19日电(孙婷婷)“我们从秸秆中提炼生物质树脂炭,炭颗粒度均一、堆积密度大、灰分低,低位发热量每克可达5000大卡以上,可替代煤质燃料,用来燃烧发电。”19日,济南圣泉集团副总裁江成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创新实践,公司研发出“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新技术,在生物质综合利用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023年6月,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从秸秆中提炼出生物质树脂炭、硬碳负极材料、生物甲醇、纤维素乙醇等系列新能源和新材料产品。(资料图)圣泉集团供图

  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5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投产,每年消化各类秸秆50万吨,可精炼出生物质树脂炭、硬碳负极材料、生物甲醇、纤维素乙醇等系列新能源和新材料产品,实现资源高效、高质、循环利用。

  江成真介绍说,以生物质树脂炭为原料生产的生物甲醇、绿氨等,是目前最具优势的可实现“碳中和”的常温常压液体燃料。尤其在船运领域,生物甲醇作为船舶清洁替代能源,具有生产方式清洁、可规模产业化、能量密度大、储运便利等诸多优势,可有效助力陆运、航海、航空等交通物流业减排降碳。

  在钠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方面,圣泉集团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消费类电池的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适配性高且性能优异的硬碳材料,助力钠电产业发展。目前,圣泉已建成万吨硬碳材料生产线,并已陆续调试成功投入使用。

  此外,江成真表示,凭借多年来在树脂和生物质产业优势,圣泉成功开发出硅碳用多孔碳材料,其球形多孔碳技术全球领先。“无论是作为硅碳负极还是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应用前景广泛,将有效助力国内高端锂电产业发展。”

  “未来,企业将积极考虑生物质项目的全国布局。”江成真表示,全国每年产生各类生物质秸秆总量约10亿吨,秸秆就是生长在地表的石油和煤炭。集团将致力于转化和利用这笔宝贵资源,努力实现生物质化工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的并驾齐驱。

  新能源新材料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山东“十强”产业之一。当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优势显现,迎来做大做强的新机遇。众多企业瞄准关键节点抢抓机遇、超前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专注以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系列预装式变电站的研发和推广。2014年,基于对电网运行体系的理解和预判,特锐德抢抓机遇开启二次创业,选择了电动汽车充电产业,创立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7月31日,特来电充电网实时监控调度中心。(资料图) 特来电供图

  “特来电是以充电网为基础的新场景,可将‘光伏—充电—放电’融合成微电网,通过充电网让电动汽车电池的移动储能,加上退役电池梯次储能,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形成储能网,构建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特来电副总裁王昆鹏介绍。

  王昆鹏表示,一方面,他们通过充电网的“智能群充系统”,将单独的充电桩聚合成“一群桩、一张网”,按照经济功能规划和电力运营的特点,实现智能调度、有序充电;另一方面,充电网利用本身规模化、集成化、数据化、互联网化的优势,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衍生出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有更大的价值潜力。

  依据不同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产业布局的差异,特来电提出了城市“五张网”布局,围绕公交、公共、物流、园区、小区等不同充电场景分别搭建充电网,以多种类型的充电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据悉,特来电在公共充电网运营终端数量超55万个,累计充电量突破290亿千瓦时,充电网的数量和电量占比均为国内领先。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山东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曾表示,山东利用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优势,规划建设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再加上陆上风电和整县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将达到2.4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可拉动产业投资8600多亿元。(完)

【编辑:张子怡】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