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深度观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18 20:51:35 来源: sp20241218

  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民进村双丰有机茶园里,采茶工正在采摘春茶。   谢尚国摄(人民视觉)   图表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隆家堡乡步云坪村,300多亩油菜花竞相开放,成为周边热门的旅游打卡点。   田 敏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三个提升”作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

  从本期开始,本版推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系列报道,深入采访各地围绕“三个提升”进行的实践探索,敬请关注。

  ——编  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去年,我国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地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增强优质供给,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效应,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镜头】

  春光融融,几场春雨过后,山东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的一片片樱桃树上已冒出米粒大小的花芽。

  “樱桃清明前后进入盛花期,每年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厉家寨村种植户厉康鑫种了10亩樱桃树,这段时间忙着修剪背上枝、花前杀菌,“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这几年我们跟着合作社搞品种更新、科学管理,果子是越种越甜。下个月烟台农科院的专家还要来果园给大伙授课呢。”

  莒南县是中国樱桃之乡。依托背风向阳的近海气候优势,红红的大樱桃成为乡亲们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俺们村,326名樱桃种植户个个都是合作社成员。”厉家寨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滕厚玉介绍,为了提高樱桃品质和抗风险能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起万亩优质大樱桃基地,带动全镇6800余户农民种植大樱桃,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近60万元。

  这些年,眼瞅着各地种樱桃的越来越多,如何把樱桃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莒南人动起了脑筋。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是一条路子。“去年合作社樱桃产量400万斤,基本都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滕厚玉说,合作社鼓励种植户将一批老品种更新换代,引进的新品种不仅在个头、甜度上优势明显,而且果肉硬度较高,发快递、长途运输都没问题。

  背靠交通枢纽,农文旅融合发展有潜力。坪上镇办了10多年樱桃节,不少村民搞起了采摘游,吃上了旅游饭,但规模还较为分散。莒南县文旅集团董事长徐波介绍,依托厉家寨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今后两年时间将打造总长20公里的大樱桃园生态观光旅游专线,优化“百里樱桃一条线,万亩樱桃一个园,百万棵樱桃连成片”的产业布局,通过“一企带多村”共同富裕新模式,更好地带动沿线两镇八村农家乐、民宿等休闲旅游业发展。

  在坪上镇的一处施工场地,配套建设项目已经开工。“三产融合发展,一产是基础。”徐波说,除了挖掘文旅资源,项目还将支持农户建设智能化温室大棚,以及预冷、冷藏和物流设施,帮助当地大樱桃实现早上市和错季销售。同时,加大传统连片村落的保护及提升改造,围绕大樱桃等产业形成乡村“微工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乡村产业集群,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

  【专家点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

  近年来,乡村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批乡土特色品牌竞相涌现,农文旅融合加速推进。也应看到,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农产品发展的规模和品牌效应,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产品本身看,优质产品少、品牌影响力弱是当前一些乡村特色产品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产业体系看,部分特色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供应链联结不紧密等短板。一方面,应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加快品种培优和品质提升,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减少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要引导不同环节的各类主体强化分工合作,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高效协同机制,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更好地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效应,为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注入更多的活力,真正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镜头】

  走进黑龙江省宝清县的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车间里,玉米经过粉碎筛粉,分离出淀粉、玉米皮和胚芽,糖化后的淀粉再经过发酵、蒸馏等工序,生产出高纯度的燃料乙醇和氨基酸系列产品。

  玉米不仅是口粮和能量饲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通过深加工,玉米身价翻了20多倍,从皮到胚都不浪费。”公司副总经理姜立新说,公司每年能生产30万吨燃料乙醇、20万吨食用酒精和赖氨酸以及27.3万吨高蛋白饲料等多种产品,年产值达60亿元。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宝清县年产玉米40万吨左右。“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方圆150公里范围内玉米产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而加工转化能力不足15%。”姜立新介绍,公司每年9月中旬开始敞开收购玉米,直至次年5、6月份,年消化原粮达200万吨。加工车间为当地提供了14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完备的粮食产业链条,推动玉米深加工节本增效。姜立新说,公司毗邻神华宝清露天煤矿和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优势。依托行业先进的菌种和发酵工艺,运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连续自动化清洁生产和热能梯度利用,有效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促进传统产业裂变升级。”宝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强说,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县里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以万里润达为主体的百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探索推进精制苏氨酸、赖氨酸、玉米肽等玉米深加工适配衍生项目。截至目前,县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已入驻企业24家,16万吨赖氨酸项目、30万吨燃料乙醇、高效钾肥等项目相继投产达效。

  【专家点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

  “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家、全行业营收达20.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现代化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5%,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60%以上未得到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59∶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这对于调动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总的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急需强化统筹规划,补齐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农业服务短板,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利用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把加工企业车间建在主产区,逐步破解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供给和农产品深加工及服务滞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

  强化联农带农,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镜头】

  “嘎嘎——”江西省瑞昌市洪下乡洪下村,早上5点半,饲养员柯愈昌打开鸭棚卷帘,开始捡取鸭蛋、挑拣称重。中午时分,电动三轮车在棚外就位,驻村第一书记刘真锐和几名村民将一筐筐鸭蛋码齐放稳,再用麻绳绑紧实,准备运往市区的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

  “公司跟村里签订了包产包销协议,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鸭蛋。每天稳定供应9000枚左右,20分钟就能送到。”刘真锐说。2021年,通过瑞昌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定点帮扶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帮扶资金,村里利用荒山地建起了现代化设施鸭棚,带动36户脱贫户发展蛋鸭产业,提供饲养、捡蛋、疫苗接种等岗位,月工资最高能到4500元。去年,养鸭场还拿出纯利润给村里的脱贫户分红。

  “现在我们已建有禽蛋加工、馅料制作、烘焙糕点加工等36条生产线,每天光是鸭蛋就能消化100万枚。”瑞昌市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泽清说,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先后建设了6000亩紫薯基地,组织开展蛋鸭标准化养殖40万多羽,优化了产品原料供给,同时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拓宽了他们的致富渠道。

  如何更好地帮助乡亲们解决土特产销售难题?2022年11月,瑞昌市乡村振兴电商中心正式落成,由市农投公司承建、运营,由溢香农产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共同助力本土农产品“走出去”。

  “酒香也怕巷子深,打通了销售渠道,土货也成了香饽饽!”在南阳乡罗城村一角,村委会委员李广健刚刚结束一场直播。去年4月,他在瑞昌市乡村振兴电商中心参加了直播带货培训。从一开始干巴巴地对着镜头,到如今侃侃而谈,李广健通过直播间推介村民们生产的腊鱼、腊肉、干辣椒等土特产,每天都能发出三四十单。

  土特产触网,潜力巨大。在江西,今年全省将新建60个直播带货基地。最近,李广健的直播间里还卖起了隔壁乡镇的菜籽油、黄花菜,货架品类越来越丰富。李广健说,今年打算扩充直播团队成员,同时把省内其他性价比高的农产品都加进来,让直播间人气涨起来,助力更多乡亲和消费者一起得实惠。

  【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芦千文:

  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要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正是一条重要的增收途径。近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中创新机制,形成订单合同、入股分红、技术服务、务工就业等多元化利益联结形式。但总体上看,不少产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仍停留在土地流转、产品购销等松散的联结关系上,个别地方忽视市场规律、追求“短平快”,以高租金、高分红等诱导农民盲目开展规模种养的现象仍然存在。

  建立松紧有度、持续稳固、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联农益农机制,有助于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将乡村产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为农民提供多元灵活的收益分配选择和共享共赢的产业参与机制,比如把产业链更多环节留在当地,为青年农民提供全产业链创业就业机会,为老年农民和留守妇女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提供面向乡村的全面发展平台,比如通过组建行业协会、联合体、联盟等,提供技能培训、产销对接、创业孵化等服务,把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培育成乡村产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18 版)

(责编:罗知之、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