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向“绿”而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4-11-13 05:45:45 来源: sp20241113

近年来,风能发电、新型储能、智慧电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各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排项目遍地开花,产业发展“绿”意盎然。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18.41亿个。其中,风电6.82亿个,占37.05%;太阳能发电4.13亿个,占22.45%;常规水电6.29亿个,占34.13%;生物质发电1.16亿个,占6.3%;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128万个,占0.07%。

能源低碳清洁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而兴。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释放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抓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信号,其围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多项要求。

“绿色”正成为新型供能体系的主色调,近年来,清洁能源比重增加、供能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起到了“催化剂”和“倍增器”的作用。近期,内蒙古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成功并网发电,这座年发电量9亿度的光伏发电基地所处区域已产出过1.75亿吨煤炭,为荒凉矿区重新注入“绿色”能量;在江苏南通86公里的海岸线上,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源源不断地生发“绿电”,惠及民生;在陕西宝鸡,两座利用中深层地热水热能供暖的能源站投入使用,采用“地热能梯级最大化利用+大温差热泵机组+燃气锅炉调峰补热”的多能互补形式,实现了县城区域清洁化供热……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484万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991万千瓦、12353万千瓦。

“低碳绿色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已成为全球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生产国,也是技术的领先国,新兴的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可以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重点用能领域节能提效成绩亮眼,能源消费“抢跑”绿色赛道。在浙江衢州,当地上线“水光储”余缺互济智能柔性精准调控系统,在光伏发电能力较强时,通过储能消纳多余电能,在光伏发电能力不足时补足缺口,克服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的短板;在安徽宁国市,景区的游船纷纷将柴油发动机替换成电动马达,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守护景区的绿水青山;在北京的一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三台磁悬浮鼓风机投入使用,这种鼓风机凭借减少摩擦、智能变频和联机调控等方式,较传统鼓风机节能30%以上……用能场景“绿”意浓浓,展现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

产业“含绿量”带来“含金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4.7%左右。国家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用能结构持续改善,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能源绿色化清洁化底色进一步凸显。

“能源转型可为各行各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提供基本要素支撑,是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业内专家表示,要通过化石能源“减法”与非化石能源“加法”协同发力,为经济社会全面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上述专家建议,在当前形势和长期趋势下,要借助新兴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此来提高绿色能源比例,同时加强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兴制造业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含量”。

(责编:孙红丽、吕骞)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