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包月”收费1万元 网络情感咨询盯上女性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4-09-19 01:04:44 来源: sp20240919

  “一对一包月”收费1万元“20分钟体验课”卖99元 网络情感咨询盯上女性钱袋子

  近年来,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情感咨询类内容异常火爆。搜索“情感咨询”等关键词,不少拥有百万粉丝以上的账号赫然在列,其内容涵盖了前任挽回、情感修复、第三者干预等全套服务,有些甚至宣扬不良价值观。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服务通常收费不菲,有的“一对一包月”收费1万元,还有的以免费为饵,吸引消费者层层上套。不过,这些所谓的情感专家,却没有任何专业的心理学背景或资质。

  情感咨询靠剧本收订单

  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关于“女人三个底线不要碰”的视频有2万条评论和41万点赞,主要评论者是已婚女性。无论是针对已婚群体还是恋爱中的年轻人,情感主播的受众范围广泛,粉丝从几千到数百万不等。

  情感类短视频可以说是如今平台上的“流量王”。这些主播分为短视频和直播两大类,短视频提供恋爱技巧和两性关系建议,出镜讲解一些恋爱小技巧、小知识。同时,他们还声称可以提供直播连线咨询或者一对一咨询服务,让消费者得偿所愿。直播则通过实时互动吸引流量。一个仅有3个视频作品的情感直播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过98万粉丝。

  北青报记者参与了一场百万粉丝的情感直播,发现主播话术千篇一律,连线对象并非随机选择,而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剧本,但故事冲突性很强,剧情一波三折。在下方“经过老师的辅导,我的感情现在很顺”“我的一对一咨询师太厉害了”等评论的气氛烘托下,不少消费者冲动下单,购买下方链接里的情感咨询服务。

  大多对专业资质避而不谈

  尽管打着“专业情感咨询”的幌子,但实际上很多博主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资质。一些博主会用专业或有亲和力的身份包装自己,比如“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宝妈”“大学生军师”,以便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北青报记者以潜在客户身份接触了几位情感博主,询问他们的专业资质,对方大多避而不谈。

  据了解,2017年9月15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心理咨询师不在目录中。“这个证本身在以前也只是入行资质要求,离成为成熟的咨询师还需要系统、专业的培训、督导等一系列过程”,一位资深心理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所以我们在评价心理咨询师胜任度的时候还需要考量其是否参加过靠谱的系统长程培训,或者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相关学历背景。”

  不过,这类机构也难以被认定是“非法”,另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咨询这个词跟心理连起来,心理咨询就是一个专业名词。心理咨询师是有专业门槛的,但情感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也可以找朋友咨询。这时候的咨询就是顾问的意思。除非某机构明确说自己是心理咨询机构,那它必须配套拥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即便没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至少也得有专业协会认证。如果没有,那就算得上违规。”

  层层诱导走向高额付费

  北青报记者以咨询者身份,通过平台私信向部分情感博主询问收费标准与具体服务。有博主表示自己是大学生,想为陷入情感困扰的人解决困难;有博主在了解北青报记者的需求之后要求添加微信“细聊”,并在聊天间隙推销价格不菲的“套餐”“课程”。比如“20分钟体验课”价格为99元,“一对一包月咨询”的单次咨询费用最高可至千元每小时。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博主并未在帖子中说明收费标准,部分博主有在咨询服务介绍中标明服务是“小偿”或“无偿”,少数博主在小红书等平台的橱窗中挂有情感咨询的商品付费链接。

  不过,这种以免费或者小额吸引来的用户,最终会被层层诱导进行高额付费。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看到是免费咨询就与咨询师联系,结果对方表示,免费只提供“情感修复规划”,给出的概念非常笼统。而当自己询问具体如何操作时,对方就表示,需要单独联系咨询师购买咨询服务,普通咨询师收费300元一个小时;高级咨询师收费500元一个小时。

  咨询最终成为“情感操控”

  北青报记者发现,随着情感咨询市场的火爆,一批“情感IP孵化”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项目教人如何成为情感博主,实则传授套路,走向了“卖课”。

  北青报记者以“新入行情感博主”的身份接触了一位被过万名用户关注的女性素人情感IP打造师。她打着单月变现百万的旗号在课程中表示,目前情感账号基本就两种,短视频和直播,短视频负责出圈,直播负责出单,“成本极低,只需要一个耳麦即可。”对方透露,做这种主播不需要任何资质或者证书,如果想要直播卖课,则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相关的资质。而且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有证,即可将其作为宣传点。

  此外,在网络直播平台,许多情感咨询直播徘徊在灰色地带。有一些博主打着情感咨询的幌子,实则变相输出不良价值观。

  北青报记者观察了多场情感咨询直播发现,一些主播以“心理咨询”或“情感咨询”的名义做起了情感生意,通过直播连麦、授课短视频等形式输出不良恋爱观。这些主播的共性在于,教授观众如何利用情感、婚姻等去获取金钱与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引流的同时售卖情感课程、情感咨询服务或其他产品,且收费标准不低,如私下一对一咨询服务的价格约一个月1万元。

  实际上,这些人是被进行“情感操控”了,专业心理学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情感问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导致理性判断受到干扰。情感博主利用情感脆弱期,通过共情、故事分享等,让她们放下理性防线,从而更容易接受误导。情感有需求的时候,需要认同,这时候‘专家’出现,通过内容共鸣、共情,最终达到‘情感操控’。”

  警方破获“情感咨询诈骗”案

  受众众多、毫无资质、收费随意、效果无法保证……近年来,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市场的迅猛发展,这一类型的诈骗案件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诈骗团伙利用虚假的情感咨询服务,实则盯上了消费者的钱包,层层设套,非法获利巨大。

  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的背景下,警方不断取得突破,成功打击了多个以情感咨询为幌子的诈骗团伙。2024年1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大规模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的审判结果。该公司通过网络推广,谎称具有专业团队和业务能力能够解决情感问题,并将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员工包装成情感专家获取被害人信任。先由公司员工以分析师名义与被害人接触,承诺解决其情感问题,以此骗取费用。之后,将受害人引导至公司的咨询部门,再以延长服务周期、分离第三方等名义,进一步骗取款项。案件涉及多个被告,非法获利累计超过40万元。

  律师表示,此类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更触犯了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专家

  心理学专业不存在“情感咨询”分类

  不少购买过相关课程的消费者表示,高昂收费与实际服务内容严重不符,消费者支付巨额费用后,往往得到的只是在线聊天,而非专业心理咨询或情感指导。另外,情感类课程以“虚拟商品”为由,一般不允许消费者购买后申请退货,并且不对效果作出任何承诺。

  资深心理学专家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在心理学专业里,不存在“情感咨询”这个分类,打着这个旗号的几乎都是诈骗。不过,在心理咨询中,的确可以把“亲密关系、婚姻情感”等作为议题去讨论,但咨询目标通常指向对关系和自我的探索和理解,不可能承诺达成类似复合之类的结果。心理咨询的任务是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应对情绪和压力等的心理学技巧,或者辅助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

  为何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此类情感咨询?该专家表示:“这个部分可能跟杀猪盘类的诈骗案例类似,其实都是抓住了人在情感层面的需求和弱点,情感类问题很容易让人陷入无法排解的情绪中,这一点会阻碍人的理性,从而容易受人诱导。”

  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到,重点整治打着“情感咨询”“婚恋军师”等名义歪曲婚姻观念等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并不只是针对精神疾病,普通人也可以去做。”专家表示,普通人遇到情感问题等其他心理学问题时,有这些正规的渠道可以考虑,第一,前往所在街道、社区询问工作人员是否有社会心理服务;第二,使用政府或医院等官方渠道的心理服务热线,有一些是危机热线,如果确实难以排解,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但长期的咨询还是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三,鉴别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机构有义务提供服务咨询师的个人介绍,要看除抬头之外的培训背景介绍。

  本组文/本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马梦祎  钱寒青

  统筹/余美英 【编辑:张燕玲】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