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7 16:58:37 来源: sp20240907

  高1.85米,身姿挺拔,全身43个圆状关节,可以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和抗冲击干扰……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款名为“青龙”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目前,上海已发布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202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用改革思维探索有效路径,加快集聚人工智能关键要素,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要求我们激发改革活力,强化政策服务供给。”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说。

  2022年10月,上海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施行,随后出台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创新发展等政策措施,重点推进模型创新扶持计划、智能算力加速计划、示范应用推进计划,打造大模型测试验证与协同创新中心、语料数据联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软硬件适配测评中心、大模型开源社区和协作平台。

  市区联动协同推进,发挥各区优势。浦东新区加速推动智算芯片、人形机器人等硬件攻关企业发展,徐汇区着力服务大模型等算法创新企业集聚式创新。全市组织建成规模化智能算力集群,重点部署在松江、临港等区域,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目前上海形成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徐汇西岸智塔、临港滴水湖AI创新港、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4+X”集群格局。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上海加快构建开放、安全、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打造软硬适配和测试体系,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深度链接软硬适配方案,推动实验室联合上海仪电等企业合作,为智算中心建设提供芯片选型依据;成立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链整合,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降低企业算法创新成本,推动零部件标准化;建设多层次人才体系,成立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人工智能应用日趋活跃,显示出勃勃生机。商汤科技推出企业级大模型一体机,可同时支持企业级千亿模型加速和知识检索硬件加速,相比同类产品节约成本80%;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敦煌遗书》页面和文字,助力传统文化保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支付宝“AI就医助理”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语音交互“AI陪诊师”;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已吸引80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

  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加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跃升到超3800亿元,大模型企业达上百家,其中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本报记者 谢卫群 沈文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超】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