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拍纪录片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12-06 22:59:58 来源: sp20241206

  图片按顺时针顺序依次为:   《中国减贫:史无前例的人类奇迹》海报。   《超凡未来: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海报。   《柴米油盐之上》海报。   “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展映活动海报。   《走近大凉山》海报。   《洋女婿阿布“吆不到台”》海报。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海报。   以上图片均为陈方提供

  2023年12月,“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的5部中外合拍纪录片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它们或聚焦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或介绍传统文化与民间技艺,或展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实践,通过一个个可感可知的个体故事,传递出饱含社会关切和人文关怀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纪录片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桥梁。近年来,解读中国工作室策划推出一批中外合拍纪录片作品,生动记录贴合我国实情的时代影像,积极探索国际传播创新路径,在海外观众中引发广泛反响。

  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成就

  多年从事国际传播实践,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外国朋友看到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他们对此既感兴趣,又有些疑惑:“中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变得繁荣强大的?”

  去年7月,解读中国工作室参与举办了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和专家学者围绕纪实影像创作、中国故事讲述、跨文化合作等话题展开交流。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正聚焦中国。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些国家的导演陆续创作出真实介绍中国发展经验的影像作品,以期从中国式现代化中汲取宝贵经验。同时,虽然西方主流媒体塑造出的中国形象时常有些僵化刻板,但发达国家的观众们对于中国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就,仍然渴望了解。

  理解了海外观众的普遍心态,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答案也清楚了:既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也要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因素讲明白,进而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意义和可资借鉴之处分享给海外观众。这,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也是国际受众最想了解的中国故事。

  2021年,解读中国工作室推出纪录片《中国减贫:史无前例的人类奇迹》和《超凡未来: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前者由日本纪录片导演藤田纯夫执导,将中国的减贫实践与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相互映照,讲述发生在云南、贵州、甘肃等地朴实无华的真实故事;后者由英国纪录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莱利执导,聚焦中国10多位顶尖科学家,不只记录下振奋人心的中国科学成就,还讲述了中国科学家在探索路上经历的坚守、奋斗、泪水和梦想。《中国减贫》在欧洲新闻台等海外主流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出,《超凡未来》入围2022年美国原始科学电影节,两部作品均荣获2022年美国聚光灯纪录片奖银奖。

  如果将国际受众希望了解的中国故事视作靶心,我们需要一支支精心制作的箭镞,才能实现国际传播的最终目标。新时代中国故事面向的海外观众对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或许知之甚少,宏大叙事有可能令他们对作品敬而远之。对于外国受众希望获知的“大道理”,我们更适合讲“小故事”——关注普通人的苦乐悲欢,着重讲述“人”的故事、关注“人”的共同命运、带入“人”的共通情感,让国际受众感受到中国人是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梦想、有家庭、有付出、有获得的人,继而从这些平凡人的“小故事”里体味到中国人民的友善、中国社会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例如,解读中国工作室和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合作拍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以平实感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逐梦小康的故事,片中的村支书、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和快递公司董事长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美好生活。该片在美国探索频道等国际主流媒体广泛播出,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柯文思曾告诉笔者,西方民众更愿意感受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梦想和奋斗——这样的“小故事”拥有着广泛的传播力:“14亿中国人民有14亿个值得让世界听见、看见的精彩故事。”

  中外合作,推动纪录片更好走出去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国际传播,作品中的“外方视角”不可或缺。中外合拍在运用“外方视角”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好路径。通过引入外方导演视角,推动国内导演深入研究受众需求,注重国际化表达,从而避免影片在国际传播中“曲高和寡”。

  2022年8月,“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新时代中国影视选题,最终62个选题入选。一年多来,中外联合创作团队深入中华大地,从西藏阿里到云南大理,从辽西乡村到内蒙古草原,从三江源国家公园到上海自贸区,用镜头记录下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壮美画卷,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纪录片《回到土地》讲述了广东肇庆农民陈朴一家为解决过度使用化肥问题进行的土地保护和变革之旅,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生态农业实践。纪录片中,中方导演喻峰希望讲述肇庆解决当地土壤被农药污染的故事,外方导演、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魏克然·钱纳建议加入多国土壤污染现状,使节目内容与海外受众产生紧密关联,向世界提供土壤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中方导演对于本土化题材的深刻理解,结合外方导演对于各国情况的了解和影像化叙事的优势,令纪录片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后得到各国网友普遍点赞,成为“用世界语态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

  中外合拍纪录片,两种思路、两类视角在创作中取长补短、寻求共识,既为国内团队带来国际化表达方式,也向国外团队传递中方价值观念。解读中国工作室在和日本导演竹内亮合拍纪录片《走近大凉山》时,鼓励竹内亮以其擅长的“私人旅行”风格放手创作。纪录片把镜头对准昭觉县悬崖村易地扶贫搬迁村民、昭觉小学足球队教练和学生、布拖县小学支教教师、布拖县小学学生和务农父母等,通过愉快轻松的纪实故事,自然呈现大凉山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和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纪录片的视听语言风格符合海外受众普遍预期,在日本NHK、富士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播出后,引发广泛反响。

  推动纪录片“出海”,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应重视传播渠道,避免产品投入成本和实际效果发生失衡。为此,我们重视国际主流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力量,并主动与符合国际市场规则的发行公司建立市场化合作。例如,土耳其人布拉克既是纪实节目导演,也是土耳其“超级网红”,国内外社交媒体粉丝超过500万。解读中国工作室和布拉克合作拍摄纪实短视频《洋女婿阿布“吆不到台”》,从他的视角出发讲述中国四川泸州的乡村巨变。片中,布拉克身着泸州当地花棉袄,赶大集、干农活、迎收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阐释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乡村振兴,节目上线后获得海外观众热议。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世界上建立理解和信任最有效的工具,纪录片创作者有责任巧妙地构建和展示这种交流。”这是魏克然·钱纳在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上的发言,我们深有共鸣。今年是解读中国工作室成立10周年,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能够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拓展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为解读中国工作室负责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17 版)

(责编:白宇、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