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9:13:49 来源: sp20241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根基的可靠保障。
筑牢理念前提,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因此,尊重与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要求,二者是一致的。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的文明形态,从交往礼节到风俗习惯,从哲学思想到宗教法律,都要尊重文化的民族性,欣赏其他民族文明形态的特色。平等相待,就是明确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可以强压另一方的态势,每种文明都各有优长,没有优劣之分,不应当恶意贬低,而应当取长补短。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形成价值共识,凝聚共同发展的价值公约数。人类命运的相互关联和休戚与共决定了人类迈向现代化需要“价值公约数”和“共同性原则”。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理念指引和价值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既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就要顺应历史大势,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开放的姿态、豁达的胸襟、包容的情怀,主动涵养世界范围内一切美好的文明形态,共同构筑全人类的精神文化家园。
坚持胸怀天下,夯实为世界谋大同的文明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融入世界发展进程,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人类未来。在信息爆炸、思想多元、交融紧密的当今时代,封闭和对抗只会作茧自缚,只有胸怀世界、顺势而为才能乘上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不断守正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新机遇、创造新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唯有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才能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能够为文化创新提供新机遇、创造新可能。文化创新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生动的本土文化实践。同时,文化创新也要使中华文化始终站在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沿,以批判性思维考察旧世界、观照新世界,为拓展全球治理实践服务,带动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就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代华章,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同时,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光明日报)
(作者:吴林龙,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