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4-12-24 13:31:29 来源: sp20241224

   近年来,陕西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三北”工程区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率先在全国颁布实施封山禁牧条例,接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国土绿化等工作,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陕西省林业局局长郑重介绍,特别是近十年来,陕西强力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黄河西岸绿色廊道等重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2617.17万亩,森林面积由4467.01万亩增长到5316.38万亩,森林蓄积量由1.41亿立方米增长到1.86亿立方米,“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4.35%升至28.98%。

   在治沙方面,陕西率先开展飞播造林治沙试验,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生态环境步入“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近十年来,陕西流动沙地面积由42.44万亩减少到5.13万亩,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00.88万亩,减少幅度82.6%,沙区年均扬沙天气较30年前同期减少19.3天,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被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在治理措施方面,陕西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推进造林绿化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近十年来,陕西以白于山区、黄土高原沟壑区为重点,全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全省荒漠化土地由4420万亩减少到3975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38.77万亩,减少幅度77.1%。陕西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由2012年的62%上升至2022年的67.8%,去年黄河主要支流输沙量较1950年—1979年年均值减少86.3%。

   “我们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有力推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郑重表示,近十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治住了风沙,而且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陕西特色经济林面积由1781万亩提升至2144.79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由541亿元提升至1612亿元,“三北”地区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14127元提高到2022年的29175元、年均增长7.52%。

   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肩负着打好全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任。陕西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涉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杨凌、韩城9市(区)68县(市、区),涵盖了陕西全部荒漠化、沙化土地和70%的水土流失区域。

   对此,陕西将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68个县全部纳入新的“三北”工程区,其中35个县纳入全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重点攻坚县。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陕西将这68个县划分为三个治理区,即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攻坚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攻坚区和关中生态经济协同推进区。根据治理重点难点,努力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坚战、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和渭北旱塬植被恢复攻坚战。

   未来,陕西将根据全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总体布局,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预计到2030年,陕西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自然湿地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