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真招实招引人才

发布时间:2024-11-14 06:38:45 来源: sp20241114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圳作为备受追梦人青睐的创新之城,近期迎来了一连串的好消息:在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深圳有500余名教授和学者入选;今年9月发布的《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报告则显示,在受调查科学家心目中,深圳备受35岁以下科学家青睐,成为他们心目中创新人才理想城市首选。

  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深圳何以保持强烈的人才吸引力?

  “升级版”人才政策发布、“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若将目光投向11月1日第七个“深圳人才日”前后深圳尊才爱才的频频动作,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现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11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的演讲中分享了近年来对深圳人才氛围的切身感受。

  “我们学校建校以后,吸引了六七百名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包括科学家、学者,覆盖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化学等各个领域。”徐扬生说,深圳在把人才留住这方面做得不错,不仅在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

  除了徐扬生院士,来自众多领域的人才代表也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向听众讲述了在深圳这片创新创造的热土上成长成才抑或书写事业新篇章的故事。

  聚光灯亮起,科研大咖论道创新发展,“硬核”青年分享逐梦心得,他们都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案例,折射出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拼搏奋斗精神。

  深圳尊才爱才的氛围早已有之。为了向全球展示营造尊才爱才环境、大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决心,2017年深圳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深圳人才日”。此后,每年“人才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都会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向人才致敬、为人才喝彩。

  而在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软硬件方面,深圳更是频频出实招、用真招,相关政策措施不断迭代升级,更加切合发展实际需要。

  今年11月1日,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服务等五方面着力,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

  而在10月3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立法进一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这些与时俱进的政策措施,亮明深圳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坚定决心,释放开放包容、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彰显深圳对人才一以贯之的渴求与尊重,更是吹响了面向全球汇聚人才的新一轮集结号。

  如今,深圳用优秀人才资源数据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目前,共有高层次人才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2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79万人;2022年深圳全市专利授权量达27.5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2.99%,连续19年位列全国第一;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400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三。(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