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数字技术助力美育水平提升

发布时间:2024-11-15 11:15:10 来源: sp20241115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当今科技发展进步、教育变革趋势和青少年身心特点,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

  “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是《通知》要求实施的八大行动之一。《通知》提出学校应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平台,开发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等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持续更新上线美育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

  此外,《通知》还提及了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借助这些新技术,学校美育可以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改进评价过程等。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美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少实践经验。

  “新技术有助于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对学校美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的转型都有帮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当前的美育‘困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国睿表示。

  学校美育仍面临诸多难题

  教育部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学校美育取得了巨大突破: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97.7%的高中落实艺术类必修课程要求;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增加了30.4万人,增长了50.3%。

  范国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美育教学成效显著,资源保障持续向好,品牌项目成果丰硕,可以说学校美育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学校美育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范国睿说。

  目前,社会对于美育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美育等于艺术教育”“美育就是音乐、美术课”等错误认识依然存在。范国睿认为,美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公民,应该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把美育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校社会资源广泛参与。

  在客观层面,美育长期面临应试教育的冲击,容易陷入功利化和技艺化倾向。师资匮乏也是制约学校美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尤为明显。目前,多数省份的美育师资数量与实际需求已达到基本平衡,但部分省份依然有较大缺口。这些缺额主要存在于乡村学校。

  此外,美育工作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音乐和美术等相关课程在学校属于副科,部分学校存在不重视美育课程的现象。还有一些地区学校缺乏对学生美育成果的考核。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艺术类教师在课时课酬、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和进修培训等方面容易遇到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已经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数字技术“对症下药”

  数字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依靠互联网和数字资源库,美育资源可以从“富集”地区流动到“匮乏”地区,有助于解决资源分布不平衡、流动不顺畅等问题。

  “美育数字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数字教育资源的海量扩充,以及学习场景的多样开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甄巍表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优质艺术课程、艺术技能和艺术活动集中到线上,汇聚了大规模线上共享的美育资源。其中的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能够将美育名师、金课等优质教育资源送达边远地区,实现高水平教育资源的普惠性落地。

  “借助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还可以更好地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获取各类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与联动共享。”范国睿说。

  除了分享资源,数字技术对于学校美育的另一大助力体现在规范和升级评价机制方面。例如,北京市东城区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和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数据库,将艺术课程学习指标完成情况随时输入数据库,可以自动生成学生成长档案。河北省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开展学校美育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监测情况和督导结果。陕西省探索开展了“互联网+美育”艺术素质测评,依托在线课堂公益项目,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网络平台,推动学校美育互联网平台在全省各地推广实施。

  甄巍认为,数字技术可以推动美育教学评价改革。比如,人工智能辅助的作业批改及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图片、视频、文字等手段数字化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形成个性化的美育学习报告。

  多方面发力提高美育质量

  以2023年引发热议的人工智能作画为例,甄巍分析了数字技术对美育的影响。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成式艺术对学校美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美术为例,由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生成式艺术,节省了师生处理图像和查找信息素材的精力和时间。师生可以专心去实现更具创意的想法,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提供了更多可能。”甄巍说。

  数字技术具有巨大的赋能作用,但并非“万能良药”。甄巍强调,在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在线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索数字技术条件下的深度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凡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与美育无关的。”范国睿认为,许多课程都蕴含大量的美育内涵,并不能只依靠美育课程来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同样,提升学校美育水平,也不能只依靠新技术。

  “全面提升学校美育质量,最为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并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美育教师的配置,健全美育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此为基准,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强化美育资源支撑,加强国家美育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制定。”范国睿建议。

  甄巍认为,在数字美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系统性研究,通过数字交互式学习工具,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塑造美好心灵提供发展阶梯。比如,通过在线设置问答、闯关、任务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借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等主动学习过程,建构起对智慧美育的认知。为此,美育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工具,帮助学生获取美育经验,使其对美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应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或交互作为关注点,把美育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美的智慧。(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编辑:田博群】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