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蓝脸的温巴你认识吗?丨雪域遗珍之②

发布时间:2024-12-29 21:49:59 来源: sp20241229

  这是京剧舞台上的窦尔敦,蓝脸。↓↓↓

▲京剧《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图片来源:央视网)

  这是藏戏剧目中的温巴,也是蓝脸。↓↓↓

▲藏戏中的蓝色温巴面具。(图片来源:云南文产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京剧和藏戏中均有“蓝脸”的角色,不过京剧是用油彩勾勒出脸谱,藏戏则使用布、纸、木等制作的面具。

  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藏戏》吗?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2023年10月3日,拉萨雪巴拉姆藏戏团在尼木林岗村演出藏戏《曲杰诺桑》。

  是谁带来远古的浪漫?

  是藏戏鼻祖唐东杰布!

  在昂仁县日吾其乡的雅鲁藏布江两岸,至今仍矗立着两座高大的桥墩,多根铁链从一侧桥墩延伸到对岸的桥墩。这是日吾其铁索桥,它的修建者人称“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主持修建的最后一座铁索桥,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源:昂仁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385年,日喀则昂仁县一个贫苦家庭降生了一个男婴。他幼年出家,刻苦钻研,博学多思,很快便成了一位远近闻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人尊称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

  当地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唐东杰布一生的理想,就是在河流上修建铁索桥。

  修建铁索桥需要铁、需要钱,于是唐东杰布四处化缘。他发现百姓很喜欢看歌舞表演,便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融合在一起,创作出藏戏。他又化身“星探”,找到山南琼结白纳家的7名能歌善舞的姑娘,把创作的故事用歌舞、说唱表演出来,劝谕人们积德行善,出钱出力,共同建桥。

  就这样,唐东杰布打造的“女团”“出道”了。

  “女团”一经推出,便受到“热捧”,演出“巡回”到哪里,周边百姓就跟到哪里,如痴如醉地观看表演,称赞她们是“阿吉拉姆”,就是仙女姐姐。

  从此,“阿吉拉姆”这个浪漫的赞美之词成为藏戏的代名词,藏戏也逐渐成为藏族民众最青睐的艺术,唐东杰布被尊为藏戏的鼻祖。

  唐东杰布将演出获得的收入投入到桥梁的建设中,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上相继修建了数十座铁索桥。

  17世纪时,藏戏从佛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2006年,藏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你看你看,温巴的脸

▲阿吉拉姆藏戏中温巴的面具和服饰。

  唐东杰布开创的三种戏剧角色——温巴(猎人)、甲鲁(王子)和拉姆(仙女)的形象,成为藏戏的象征符号。其中温巴的蓝色面具,甚至成为了西藏传统表演艺术的象征符号。

  “温巴”是藏戏里的猎人,往往是首个出场的人物,象征威力和英勇。面具主体为深蓝色,脸部轮廓呈宝瓶状,从顶部到底部用吉祥八宝图案进行装饰:口、双眼、双眉、双颊、下颚的装饰象征八瓣莲花;双耳饰为吉祥结;额前的日月徽饰为法轮的象征;鼻尖悬挂的贝壳象征右旋白海螺;额中至耳饰之间锦缎装饰象征一对金鱼;宝贝顶髻及其上扬的角度象征宝伞;下颌部分用獐子毛或山羊毛装饰作为胡须;彩色锦缎制成的后背襟象征胜利幢。

▲2011年8月29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措麦藏戏队在哲蚌寺表演《扎西雪巴》。

  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戴面具表演。正戏中的人物面具一般包括:黄色面具、红色面具、绿色面具、半白半黑面具、黑色面具、紫红色面具、泥塑马头面具、宾聪老妪的面具、牧女面具,等等。

▲藏戏《曲杰诺桑》中咒师的深红色面具。 ▲藏戏《卓娃桑姆》中魔妃哈江的深红色面具。

  ▲藏戏《卓娃桑姆》中大臣的红色面具。 

▲藏戏《曲杰诺桑》中婆罗门老夫妇的面具。

  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藏戏形成众多流派。藏戏通过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藏语地区,演变出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从西藏到青海,从甘肃到四川,藏戏有“阿吉拉姆”“嘛呢”“南木特”“朗达羌”“嘉绒鲁嘎”等不同称谓和表演形态。

▲2023年1月30日,甘肃甘南州夏河县唐尕昂乡香格普村藏戏团演员在后台。 ▲2023年2月7日,甘肃甘南州合作市周边村民藏戏团演出传统南木特藏戏《智美更登》。

  南木特藏戏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木特藏戏除了剧中一些动物角色有面具以外,人物角色不戴面具。19世纪末,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琅仓活佛等以历史传记、佛教故事为题材,吸收民间歌舞和地方说唱艺术,配以小型乐队,编导演出了《松赞干布》等剧目。《松赞干布》中唐太宗的舞台形象,最初是由拉卜楞寺的朗仓活佛根据京剧名家李万春的舞台形象设计的,剧中其他部分角色服饰和道具也带有中原戏曲的色彩。

▲南木特藏戏《松赞干布》演出现场,最右黑袍持马鞭者为唐太宗。

  今天的藏戏谁在演?谁在看?

  如今的藏戏,拥有大大小小几百个民间传统的表演团体,星星般散落于青藏高原。这些表演团体在藏历新年、雪顿节、春节、望果节等不同节日为百姓表演。

  节日的拉萨城内,洋溢着古老藏戏的鼓钹声和唱腔的旋律,老戏迷们一大早前来占好观戏位置,带着茶饭,一坐就是5-7个小时,沉浸在戏剧的海洋里。游客驻足观看,拍照、录音、直播。

▲来自日喀则桑珠孜区的次仁多吉(左一)和亲友们在拉萨雪顿节藏戏表演现场听藏戏。 中新社 记者 江飞波 摄。  

  2018年,拉萨市文化局策划了“藏戏演出季”,从每年5月至7月,每周六在宗角禄康公园的露天表演场内都有一场藏戏演出,为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西藏古老的戏剧艺术。

▲2023年“藏戏演出季”,拉萨市宗角禄康文化广场藏戏演出现场。记者 白玛泽旺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每年8月举办“藏戏艺术展演周”,邀请的剧团不仅来自黄南州,还有来自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民间剧团和专业院团。这些剧团送戏下乡,把藏戏艺术送到农村牧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藏戏。

▲2023年8月6日 拉萨雪巴拉姆藏戏团在青海黄南州铜仁市夏卜朗村为村民表演藏戏《卓娃桑姆》。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有专门演出藏戏的传统节日——“央勒节”。巴塘县打造了“巴塘央勒节藏戏文化周”,内容包括“庆丰收、赏非遗、传文化”。

▲2023年“央勒节”巴塘藏戏文化交流周期间,百姓欣赏藏戏表演。(图片来源:康巴传媒)。

  今天,藏戏艺术有三大专业院团,分别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青海省藏剧团(设于黄南州同仁市)和甘肃省藏剧团(设于甘南州合作市)。这三大藏戏院团致力于藏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作了大量的新编藏戏剧目,让古老藏戏焕发新生命。

▲2023年11月17日,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在杭州红星剧院演出新编藏戏《次仁拉姆》(图片来源: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微信公众号)。 ▲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大型安多藏戏《金城公主》首演剧照。剧目以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事件为历史背景,深度刻画了坚固的唐蕃友谊。马铭言 摄。 ▲甘肃省藏剧团2015年开始创编的《唐东杰布》,取材于唐东杰布募铁修桥、造福世人的真实故事。是一部表现藏汉民族团结历史题材藏戏剧作。(图片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文中图片未标注者由作者供图)

  作者简介:(桑吉东智,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李依霖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编辑:李润泽】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