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协同向更高水平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6 10:02:10 来源: sp20241226

   中新网 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开幕式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1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刘峰在大会上表示,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进行全新定位;需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协同,引领支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刘峰在大会上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与展望未来。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刘峰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煤炭学会将通过“五个坚持”助推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推动煤炭行业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坚持将煤炭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筑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快培养煤炭科技人才,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四是坚持探索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学会专家智库作用,推动形成矿区绿色低碳智能生产方式;五是坚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打造综合能力强、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优势、国内一流的新时代科技社团。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致辞表示,近年来,中国煤炭学会在繁荣学术交流、服务行业发展、助力国家战略、促进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她对中国煤炭学会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凝心聚力,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服务大局,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新贡献;三是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加快推进一流学会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赵永峰代表学会发起单位致辞。葛世荣指出,经过60年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从小到大,从单一走向系统,从国内走向国外。中国煤炭学会是中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智库,提出一批有价值、有远见、有可行性的建议战略研究报告,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基石。赵永峰认为,当前,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将携手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产学研用,与各方力量一道,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颁发中国煤炭学会六十周年杰出贡献奖。中国煤炭学会  供图

  此次大会颁发了中国煤炭学会六十周年杰出贡献奖,并向“煤炭青年科技奖”“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首席科学家”“煤炭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及“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及创建基地”“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期刊”获奖者颁奖。

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揭晓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并颁奖。中国煤炭学会  供图

  大会还举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论坛、煤矿绿色安全智能系统开发论坛、矿山智能安全高效建设论坛、煤矿智能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碳减排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碳减排路径与机制学术论坛、碳中和科学与工程论坛、第七届煤炭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期刊建设论坛、散装物料装载技术论坛、短壁机械化论坛。十余位院士与来自各大科研院所、高校、行业企业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矿绿色安全智能系统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理论前沿参会交流研讨,为煤炭科技工作者搭建品牌化、国际化、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煤炭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1962年11月,中国煤炭学会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浪潮中诞生,成为全行业最早的煤炭科技工作者学术团体。60多年来,中国煤炭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举世瞩目,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从传统粗放到现代高效,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变革,中国煤炭学会在学术引领、新技术推广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完)

【编辑:李岩】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