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迈出金融强省建设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4-11-16 21:00:54 来源: sp20241116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东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30%;各项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社会融资规模、资本市场融资额、险资入粤投资金额6年来均增长一倍。

  新征程上,广东金融系统将沿着以“八个坚持”为内涵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跨越

  广东成首个金融业

  增加值破万亿省份

  在顺德陈村的科达制造总部,一块大屏幕实时展示着其全球基地的生产动态。这家企业已在5个国家投资建立了建筑陶瓷生产线,折射出广东企业出海的强劲势头。“今年,金融机构对企业海外拓展的支持更为有力。”科达制造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江帆明显感受到变化,广东金融系统顺应粤企出海新趋势,不断加强跨境并购、整合、投资、风险管理、投融资服务,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真正挑起大梁”。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广东秉承“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金融大省发展领先优势不断巩固提升,金融成为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支柱性力量。

  广东率先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2023年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9.2%,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提高到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到30%,有力支撑了“十四五”前中期广东经济稳健增长。

  广东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大省,金融市场规模全国领先——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5万亿元、27万亿元,均占全国的1/9;证券交易额突破300万亿元,占全国的40%,境内上市公司达到872家,占全国的1/6;保费收入超过6500亿元,占全国的1/8。

  2021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再添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在广州设立广期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对大湾区总体规划的布局。”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常清说。

  如今的南粤大地,现代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广期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两个交易品种,深交所实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招商金控、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法人机构落子广东,全省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达559家,资产规模超45万亿元。

  作为与风险“共舞”的行业,广东金融系统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12月31日,潮阳、郁南农村商业银行开业揭牌,标志着广东用3年时间完成了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攻坚任务,累计处置风险包袱1500亿元。

  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有效化解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金融债务和涉众金融风险,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风险中小金融数量、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明显下降。

  新突破

  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澎湃金融动能

  今年“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客流高峰。“我现在经常开车通过港珠澳大桥来广东。”香港市民黄先生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成为新风尚。

  这背后,是跨境车险“等效先认”等一批全国首创金融开放事项和金融改革试点的力撑。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等重量级政策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蓝图正加快由梦想照进现实。

  不断深化股票“深港通”,推出“互换通”、“基金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跨境资金“电子围网”等金融改革开放试点,人民币自2020年起持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成效显著。

  “凭技术也能贷款?”珠海智迪科技负责人对建设银行提出的科技融资方案有些惊讶。凭借近110项专利技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等含“科”量十足的资料,不到一周时间,1000万元信贷资金就流向智迪科技。

  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对制造业当家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支持迭创新高。

  数据显示,广东社会融资规模、从资本市场融资额、险资入粤投资金额6年来均增长一倍;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5%,占新增贷款比重从不到1/10提高到1/3;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以来共有212家科创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全省创投及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达2.5万亿元。

  澎湃的金融动能也正“贷”动广东强县兴镇富村。

  “仅6个小时,就搞定了132万元贷款,解决了民宿扩建的资金难题。”在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经营民宿的张旺获得来自农业银行的“乡旅贷”。

  近年来,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记者了解到,广东金融系统不断完善金融惠农政策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服务、人才向县镇村下沉,派驻近3万名金融助理和金融特派员进村入户,让金融“活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过去6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和涉农贷款规模翻了一番,增速创十余年新高。

  “没想到空气也能卖钱,绿水青山成了聚宝盆。”汕尾市陆河县7个镇37个村的村民们组团“卖空气”即出售林业碳汇,以63.61元/吨的价格成交约11.51万吨碳普惠减排量,一共赚了700多万元。

  广东绿色金融方兴未艾,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强劲引擎。近年来,广东在全国首批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探索以林业碳汇等模式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色信贷从“零”起步发展到3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6000亿元,为新能源汽车、储能、海上风电等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服务。

  新作为

  推进中国特色金融

  发展之路的广东实践

  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蓝图。

  近年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广东金融系统向上突围、向下扎根,奋力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广东实践;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目标,形成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广东经验。

  “我们仅凭创新积分就获得了780万元资金支持,贷款利率在原有利率定价基础上下调59个基点,可节省融资成本9.2万元。”广东鹏凯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这笔贷款得益于四会农商银行探索推出的“创新积分贷”——将贷款额度、利率与企业创新积分挂钩,运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企业获得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贷款。

  近年来,广东金融系统引导金融“活水”不断涌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创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信贷贴息、担保降费、风险代偿支持规模;建立产融对接机制,围绕产业链“链主”延伸完善金融服务;建立起“基金丛林”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通过“中小融”“粤信融”等平台将数据资源转化为蓬勃生产力……

  “以前来买东西要把港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消费,现在方便多了。”在深圳罗湖,香港居民李女士从中国银行自助发卡机领到一张深蓝色卡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今年,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实现了跨境全域消费应用,并与香港主流支付平台互联互通。

  从深圳起步、扩大至广州、再扩大到广东全省,数字人民币试点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铺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这是多数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在广东的生长轨迹——在试点区域和范围开展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后,再在更大范围推广。

  近年来,本外币合一账户先在广州、深圳开展试点,后扩大到佛山、东莞、中山、珠海、茂名、湛江六市;首个粤港澳统一医疗保险标准出台;金融机构纷纷“南下”港澳设立分支机构……一个囊括大湾区、自贸区和四大合作平台的“多层多核”双向金融开放格局已然形成,港澳金融合作开放迈上新台阶。

  越是风高浪急,越需要中流砥柱。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广东金融系统如何涉滩闯关,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答案是“三个坚持”——坚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行地方党委政府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坚持全省“一盘棋”,地方各级政府与中央驻粤金融管理部门形成风险处置合力;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思维,多元化化解金融风险。

  以农合机构改革为例,广东举全省之力,动员珠三角优质农商行开展对粤东粤西粤北高风险农商行对口帮扶,同步“注资、注智、注制”。在此轮改革中,优质农商行累计投入资金近267.4亿元,并带动其他投资者投入资金超183.6亿元;优质农商行向改制机构派驻管理团队247人、高管33人,输出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

  新征程

  锚定目标

  朝金融强省迈进

  “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减费让利,解决我们的融资难题。”合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彩红说。最近,公司获得银行贷款810万元,标志着广东首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落地。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广东金融系统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科技金融迎难而上,以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

  ——绿色金融乘势而上,以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普惠金融雪中送炭,以普惠金融推动破解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难题,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建设海上新广东提供强有力金融服务支撑。

  ——养老金融健全体系,以养老金融增进民生福祉,助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数字金融把握机遇,以数字金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版本启动,三地跨境投资热气升腾。

  “身边好多朋友都开始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听说‘跨境理财通’也可投资内地人民币存款产品,赶紧试试。”前不久,澳门居民陈先生通过境内手机银行在线购买了“北向通”首批人民币存款。

  未来,金融“引进来”和“走出去”将双向发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率先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如今之广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现代化建设展现新气象。金融业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在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各金融机构“亮”出计划。工行广东省分行2024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招商局金融控股成立招商创科,力争“十四五”期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浦发银行广州分行立下“军令状”,力争在广东投融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

  可以想见,将有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领域,为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供强有力金融要素保障和服务支撑。

  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广东金融系统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为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贡献澎湃金融力量。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走在全国前列

  ●金融产业地位不断巩固。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10000亿元的省份,2023年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9.2%,对财政税收贡献率提高到16%

  ●金融市场规模全国领先。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5万亿元和27万亿元,均占全国的1/9;证券交易额突破300万亿元,占全国的40%,境内上市公司达到872家,占全国的1/6;保费收入超过6500亿元,占全国的1/8

  ●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完善。全省法人金融企业数量达到559家,资产规模超过45万亿元

  ●金融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有效下降,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有效化解P2P等互联网金融风险

  为广东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提供

  全面金融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深化股票“深港通”,推出“互换通”、“基金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跨境资金“电子围网”等金融改革开放试点,人民币自2020年起持续成为大湾区第一大结算货币

  ●金融对制造业当家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支持迭创新高。社会融资规模、从资本市场融资额、险资入粤投资金额6年来均增长一倍;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5%,占新增贷款比重从不到1/10提高到1/3;注册制实施以来共有212家科创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全省创投及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达2.5万亿元

  ●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信贷余额和涉农贷款规模翻了一番,增速创十余年新高。在全国率先实现政策性农房保险100%覆盖。派驻近30000名金融助理和金融特派员进村入户

  ●金融为绿美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等实现新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信贷超3万亿元,海洋牧场等海洋产业融资超5000亿元,绿色和蓝色债券余额超600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陈颖 黎华联 张艳 唐子湉 周美霖 【编辑:刘欢】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