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有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17 09:50:37 来源: sp2024111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展现了我们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主导的生产力,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中心总是随着科技创新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本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和强国建设的艰巨重任,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嫦娥”登月、“北斗”组网、“墨子”升空,“C919”商飞,“爱达·魔都号”试航,“奋斗者”号深潜……从深空到“深海”,从国产到“国创”,一大批国之重器竞相涌现,一系列创新成果纷至沓来,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迈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关键领域的“卡脖子”困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科技“源头”供给,着眼于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构建以国家级实验室为引领,跨领域、跨地区集智攻坚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快形成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攻坚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首位产业、头部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立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攻方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引才用才机制,推动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精准引育一批战略领军人才和“高精尖缺”创新人才,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有力的人才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的历史征程上,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增强冲击科技高峰的“志气”、比拼世界强国的“骨气”、解决发展难题的“底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推动创新技术的发明、扩散和产业化应用,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根本变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澎湃动能。(作者:任嵩)(人民论坛网) 【编辑:唐炜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