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瓷”越窑青瓷,何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明星商品?丨“海丝”上的和平使者之①

发布时间:2024-11-19 12:26:05 来源: sp20241119

  开栏的话

  瓷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对促进中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器之路”。古代中国的出口主力是丝绸与瓷器、茶叶,历经千年,风靡世界,印证中外文明互鉴,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国家却倾销鸦片、贩卖军火,搞殖民掠夺。本期栏目带您重温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代表商品——瓷器,领略中国瓷器闪耀的文化魅力,回味人文交流的传统友谊,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

  ↓请横屏观看↓

▲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来源:地球知识局)

▲五代秘色莲花碗 苏州博物馆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秘色越器》。秋日晨风微冷,霜露正浓时候,看到经由开窑烈火烧制越窑秘色瓷,那似青如黛的珍品,恍若夺取千峰叠障之翠色。似乎透过陆龟蒙的双眸,可以窥见“广陵散绝”的嵇康。

  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往事如烟,但透过青瓷珍品,思越千年,寻觅越窑青瓷的过往,或知海上丝绸之路的明星商品,如何走到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

  更有越窑传千古:越窑青瓷的静好岁月

  土给予身体,火赋予生命,人塑造灵魂。青瓷的演进历史与中国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出土最早的“青瓷”,当属河南郑州铭功路商代墓葬的青釉印纹大口尊,其青色源自胎釉中的铁元素,因处于陶器向瓷器的转型阶段,这类瓷器被称为“早期青瓷”。然而,囿于自然条件与工艺,这种亦陶亦瓷品尚不属真正的瓷器。

▲商代青釉印纹大口尊 河南博物院藏。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夏鼐先生指出,“原始瓷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联系“瓷器”“汉末”与“长江下游”三个关键词,不难推出越窑青瓷的“母亲瓷”地位。东汉末期的青瓷,已具备良好的瓷化程度,牢固的胎釉结合,敲击声音清脆,属成熟瓷器。其传世成品处处透着古拙与朴实的气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迭变与民族交融,释老思想大畅,精神自由空前,制瓷艺术映射出当时社会审美意识的转变。越窑青瓷开始采用轮制、捏塑、模制等多种成型方法,结合佛道信仰,推出了许多新款——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使用,兽形尊、鸡首壶、羊形器、狮形器更是五花八门。

▲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

  在多元开放与国力强盛的大唐,制瓷坊遍地开花、争相斗艳。这一时期青瓷完成了从胎质尚显灰白而松,到胎骨精细有轻盈之气的蜕变,有“南青北白”之谓。“北白”指的是邢窑白瓷,而“南青”则指越窑青瓷。对饮茶器具极为讲究的茶圣陆羽点评道,“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陆羽的论断是“邢不如越”“碗,越窑上”,说明当时越窑青瓷的业内地位已然独上顶峰。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衣物账》石碑 法门寺博物馆藏。

  约在晚唐时期,秘色瓷出现,越窑青瓷的艺术水平达到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何为秘色?宋人赵令畤的《侯鲭录》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曰秘色”。“钱氏”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钱氏极为重视越窑秘色瓷,秘色瓷一度成为贡瓷。不过秘色究竟为何种颜色,后世仍众说纷纭。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14件越窑秘色瓷实物,以及《衣物账》石碑。碑上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两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秘色即碧色的神秘面纱终被揭开。

▲《三国志》中关于邪马台国的记载。

  魏晋时期,越窑青瓷通过海路,成为东亚区域的“尖货儿”。日本古墓曾出土东吴“赤乌”年号的铜镜及越窑青瓷残片。赤乌年间,正值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统治时期,也是越窑青瓷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三国志》记载,当时的魏国使者访日,“郑重赐汝(邪马台国)好物”,除授予卑弥呼女王一枚代表亲魏倭王金印外,还赏赐日本臣民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雏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上有“景初三年”铭文),真珠、丹朱各五十斤,但并未提及青瓷。大抵可以推知,孙吴治下的越窑青瓷制品诚属珍贵难得之物。

  无独有偶,在朝鲜半岛也出土过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虎子,以及东晋南朝时期鸡首壶、羊形器等越窑青瓷制品。

  李唐越器人间无:海上丝绸之路的“明星”

  自唐已降,作为深水良港又近邻慈溪、上虞等越窑产地的明州港(今宁波港),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担负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来源:福建省图书馆官网)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大抵主要有三面四条:东北向,从明州经黑山岛抵今朝鲜半岛的全罗南道灵岩;东向,从明州横渡东海直达日本南部的奄美大岛,再北航经夜久、多祉,又转至萨摩,北上至博多、筑紫,由濑户内海到达京畿难波三津浦;南向,一条从明州南下过台湾海峡,往东南至菲律宾群岛,再沿吕宋岛、民都洛岛、宿务岛、棉兰老岛、苏禄群岛西海岸,经加里曼丹岛西北海岸至爪哇、苏门答腊岛,再穿马六甲海峡,过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经孟加拉湾,抵印度东海岸,南下斯里兰卡,再沿西海岸北上到达波斯湾,此际可由席拉夫登陆而深入伊朗内地,可在波斯湾尽头,溯底格里斯河至忒息丰、萨马腊与阿比尔塔,或沿阿拉伯半岛南岸经阿曼至亚丁湾,或经红海北上至阿伊扎布、库赛尔港,再横穿沙漠至尼罗河顺流而下,抵达福斯塔特;另一条从明州出发南下至广州、占城,绕马来半岛至苏门答腊,再与前条航线重合。

  ↓请横屏观看↓

▲季风航线曾为阿拉伯商人的贸易活动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今天,它也可以成为我们经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点。(图片来源:《地图里的人类史》)

▲日本入唐通关文书。

  经大批商人之手,越窑青瓷被请上轮船,驶向一条条海上丝绸之路,历经汹涌波涛,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远抵埃塞俄比亚、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索马里、阿曼、伊朗、伊拉克,较近至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以青瓷为媒,中外之间形成了一张横跨亚非的庞大贸易网络。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将秘色瓷作为外事礼物送给日本皇室。其路线系从明州出发直跨东海,至九州西南海岸,再抵博多港而送达京都。秘色瓷一至京都,便被天皇家族奉为最珍贵的唐物。醍醐天皇的四皇子重明亲王在其《吏部王记》里记载,“天历五年六月九日,御膳沉香折敷四枚,瓶用秘色”。可以想见,燎沉香而轻烟缓升,似冰如玉的秘色瓷平添了清雅意境。

▲“尚药局”铭青瓷盒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随着诸国对越窑青瓷的竞相追捧,海外青瓷仿造之风兴起。产于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大量涌现,甚至出现了“高丽秘色”,并向浙东反向销售。日本名古屋附近的猿投窑,生产出大批造型、纹饰、釉色均与青瓷相类的陶制品。9世纪以后,就连埃及工匠,都开始仿越窑青瓷制造陶器。这些仿制品表明匠人对越窑青瓷的崇拜,对中国文化的真心倾慕。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故宫博物院藏。

  珍宝青瓷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永不褪色,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仍在继续。

  (作者简介:魏仕俊,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