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巨猿灭绝之谜揭开

发布时间:2024-11-14 02:56:45 来源: sp20241114

  科技日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陆成宽)人类的远亲——步氏巨猿灭绝的谜题解开了。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果发布会获悉,基于广西22个洞穴中的证据,该所研究团队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多个科研团队合作,找到了步氏巨猿灭绝的原因:29.5万—21.5万年前环境发生变化,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走向灭绝。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步氏巨猿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其直立身高可以达到3米,体重最大可达300公斤,曾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

  自1935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人类的这个“远房亲戚”以来,我们对步氏巨猿的了解十分有限。“迄今只有将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化石能够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至于导致其灭绝的原因,我们更是知之甚少。”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张颖奇坦言。

  科研人员此次在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样品采集。其中,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还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6种测年技术研究了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性测年结果。同时,科研人员将这些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步氏巨猿灭绝的前因后果。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灭绝于29.5万—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230万—70万年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

  约70万—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致使森林群落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时,不仅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因此生存压力较小。相反,步氏巨猿在其偏好的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依赖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使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因此,其种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灭绝。

  张颖奇表示,与猩猩这种生存策略更加灵活的识时务者相比,步氏巨猿称得上是一个走到穷途末路的特立独行者,正是这份固执和保守导致了它的灭亡。这项研究将为我们理解过去及至将来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韧性以及其它大型动物的命运提供新的起点和启示。 【编辑:刘阳禾】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