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你丨正是大显身手时

发布时间:2025-01-05 11:22:11 来源: sp20250105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关心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关怀青年、倾听青年,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传承

“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青春的韵律,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

今年3月18日,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调研。

该校前身是创办于宋代的城南书院。近代以来,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

风声、雨声、读书声,教室、宿舍、自习室,处处浸润着传承的意韵。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

学校大厅里,热情的师生们围拢过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三学生黎洁上前,用洪亮的声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的求学感受。来自湘西山区的她,自信而坚定:“一定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

10多年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万余名乡村公费师范生,走向大山深处、村村寨寨,躬耕教坛、育人强国。

“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面对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总书记勉励道,“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安阳的红旗渠考察。在青年洞前,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次次叮嘱、一句句箴言,饱含着深沉而厚重的家国情怀。

创新

“生逢其时,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总书记寄望殷殷。

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都很有朝气啊!”在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看到企业研发人员都是年轻人,总书记十分欣慰。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企业年轻研发人员亲切交流。

“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工作几年了?”“学什么专业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询问。

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他们还以年轻人为主力成立了一个“珠峰事业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你们在这里做的正是攀登高峰的工作,很有意义。年轻人可以施展你们的才华,好啊!”面对朝气蓬勃的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道,“国家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你们生逢其时,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历史机遇。将来,你们一定会为自己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而自豪!”

2023年7月7日,在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辐射发射实验准备工作。

“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在这次江苏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还亲切勉励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的年轻研发人员,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在总书记的关心鼓励下,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茁壮成长,汇成建设科技强国的澎湃浪潮。

奋斗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未来的比较就是年轻人的比较。我们现在干得这么辛苦,为谁辛苦为谁忙呢?忙着向未来。未来在哪里?未来就在你们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就有这样一群“自找苦吃”的学生。他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就是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右四)带领科技小院师生与农户交流种植心得。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教授带领团队师生在河北曲周县白寨开展大田试验,了解到当地农民还在用舌头“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肥真伪。而当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生们已经掌握多种化肥的分析方法,不但可以鉴别真伪,还能分析肥力、吸收转化效率。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多少能用到田间地头?怎么用?老乡们能不能接受?师生们决定住下来,边教授知识,边操作示范,与老乡一起,用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

去年五四青年节前,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目前,全国已建立1200多个科技小院。师生们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让青春扎根乡村沃土,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5月13日,在河北曲周县育苗产业园,苗乐园科技小院的学生在查看无土栽培蔬菜。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总书记的真心关怀、真挚期望,激励着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责编:白宇、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