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发布时间:2024-09-08 01:12:16 来源: sp2024090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毕生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要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践行“和平·统一·未来”宗旨,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发扬宋庆龄的崇高精神,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守正创新,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智慧和力量。

  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将之融入思想和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推进伟大事业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程度地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形成携手并肩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与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息息相关。必须努力团结海峡两岸同胞,认清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复兴责任,共享民族复兴荣耀,把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大力弘扬宋庆龄毕生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精神

  宋庆龄的一生,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为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宋庆龄毕生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闪烁着时代光辉,值得永远继承和大力弘扬。

  继承和弘扬“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在面临严峻斗争的每个重要关头,宋庆龄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内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动力”,总是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风雨同舟,直到生命的尽头仍初心不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宋庆龄指出:“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于会成为全世界的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宋庆龄一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继承和弘扬热爱人民、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一点在宋庆龄心目中从未改变。革命战争年代,宋庆龄与人民并肩战斗,提出“中国最大的力量在于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宋庆龄时刻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她特别关心少年儿童、妇幼保健和社会福利工作,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宋庆龄指出“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强调“根据可能的条件,来适当地解决人民的需要”。这些富有远见的重要思想观点,对于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继承和弘扬为国育人、“缔造未来”的执着情怀。宋庆龄十分关心祖国新一代的成长,把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缔造未来”理念,努力为少年儿童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宋庆龄一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和福利事业,把教育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中之重。宋庆龄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对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继承和弘扬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不懈追求。宋庆龄一生胸怀国家大局,心系祖国统一,致力于振兴中华,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宋庆龄鲜明表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好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如此,这一点已为今天世界上一切明白是非的国家所承认”,真诚呼吁“台湾同胞能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共同发展四个现代化的建国大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宋庆龄以自身崇高的威望和特有的感召力,与许多海外同胞、海峡两岸同胞广泛联系,交换意见,寻求共识,为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继承和弘扬增进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博大胸襟。宋庆龄非常关心祖国的和平与建设,也非常关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清醒认识到“和平必须建筑在一切民族平等和各国建立互利关系的基础上”。革命战争年代,宋庆龄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鼓舞被压迫人民从事争取胜利的斗争奔走呼喊,向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发展,为新中国争取更加宽阔的国际舞台。宋庆龄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风范,值得永远铭记、学习和传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以宋庆龄的崇高精神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作为立会之本,坚守政治底色,确保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和传承宋庆龄对人民群众的诚挚热爱,紧扣人民需要、社会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发展各项事业,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公益帮扶和定点帮扶,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宋庆龄的教育思想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加强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思想引领,厚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情怀与担当,精心培育和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品牌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作出贡献。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发挥宋庆龄在海峡两岸的特殊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为祖国统一厚植民心民意基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拓展港澳交流平台,切实推动港澳同胞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在港澳台同胞心中播撒爱国种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充分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深刻影响,继承宋庆龄增进各国友好、维护世界和平的未竟事业,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对外友好交流,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培育小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深化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明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而不懈努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8日 14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