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破关键技术“最后一公里”为引擎 沈阳这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9-19 07:05:14 来源: sp20240919

  沈阳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牢固。当前,沈阳正在发挥产业链优势,以突破关键技术“最后一公里”为引擎,让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沈阳的这家装备制造企业,记者看到,一批即将交付的盾构机正在进行集中测试。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的盾构机订单新增了十多台,销售额增长了30%。究其原因,竟是源自于一个1%的提升。

  北方重工隧道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 许成发:今年我们攻克了最后一道难关,实现了盾构机主轴承的国产化,这样我们国产化率达到100%,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许成发告诉记者,虽然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国产化率已高达99%,但主轴承却一直依赖进口。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沈阳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工信、科技、城建等部门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40多家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攻克了十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最终打通了盾构机自主可控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盾构机主轴承研制项目技术总师 胡小强:沈阳市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使我们能够最终由“研”走到“用”,甚至最后的产业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是盾构机,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移动机器人,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三代核电主泵顺利实现国产化。在沈阳,以通用装备、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接连取得新突破。

  在沈阳市工信局,记者看到了一张张高端装备产业链图谱,在这些图谱上各链条上的“现有能力”“弱点及断点”一目了然。拿2021年的图谱与今年的进行对比,记者发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压缩机动力和传动系统,本地重点配套企业数量从5家增长到8家,而弱点及断点数量,从7个减少到2个。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处处长 穆娜:我们始终在产业链、延链、补链上下足功夫,通过搭建平台,把科研机构、制造企业以及用户单位联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攻关的工作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牢新型工业化的底座。

  眼下,工业基础扎实的沈阳,正在锚定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215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7个,新增科创平台1510个。以高端装备为牵引,沈阳正在加速打造机器人、航空、储能、工业母机等8个重点领域产业集群。

  不久前,沈阳还发布了《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进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李昇智:进一步优化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工作专班的协调服务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首台套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自主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