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智”逐“绿”迈向高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发布时间:2024-11-13 08:46:18 来源: sp20241113

  不久前,一家超级制造工厂在天津落成。在这里,用不了10秒钟,一台笔记本电脑就从产线上送出,年产量预计超过300万台。工厂的智能化产线长达120米,融合了物联网、数字孪生、智能算法、5G、AR等多重技术;屋顶上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板,预计一年可为厂区减少碳排放3000吨。

  这个超级制造工厂,集中折射出我国制造业更加智能、更显绿色、更趋融合的新趋势。这样的智能工厂在2023年大幅增加,全国已突破8000个,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

  在江苏常州,记者看到,光伏板用机械臂拼装,24小时不间断;动力电池一出厂,就转运至远洋货船;新能源汽车每隔40秒就下线一辆,整车工厂2023年的产量比2022年翻番……这样一个合纵连横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支撑起当地工业利润和税收的“半壁江山”。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沈莉说:“新能源产业体系积累的优势在今年大爆发,常州全年GDP有望迈过万亿大关。”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进入2023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没有雄厚的实体经济支撑,不奠定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提升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就可以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2023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传统产业向新向未来 产业链供应链更有韧性

  一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在湖南醴陵,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陶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2023年全面达产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50%,人均生产效益提升了70%。企业生产一般都有残次品,但在这里竟然找不到残次品堆积区。难降解、难回收的陶瓷废料,通过再加工变成新的复合材料,用来制作汽车面板等更多产品。

  企业智造中心总经理王智永告诉记者,“变废为宝”靠的就是科技创新,“我们这家传统陶瓷企业,已进军到新材料产业了。”

  2023年,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各地瞄准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高端电容器,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在航空航天、医疗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里,没它不可、缺它不行,精密到有时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过去,中国企业所用的高端电容器往往来自国外,供应和价格都有不确定性;但2023年,全球新一代高端电容器供应链上多了一个新起点——中国辽宁。现在,国产高端电容器不仅可以直接南下进入产业链下游,还反向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负责人刘溪笔说,国产高端电容器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断点上长出新的节点。

  产业能级新跃升 产业之强夯实大国之基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阔布局正在铺展。

  2023年,我国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产业链日趋完整。造船工业领跑全球,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趋凸显,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向前迈进,不断跃升的产业能级,正以产业之强夯实大国之基!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岳群 吴昊 刘柏煊)

(责编:徐婵、卫嘉)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