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发布时间:2024-11-25 15:48:35 来源: sp20241125

12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于日前出版。《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活动产出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7.13分,比2012年提高16.85分。

“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6省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全国,中部的安徽、湖北等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说,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报告》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2023年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与2012年报告排名一致,这6个地区为我国创新领先地区。第二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50分的地区,2023年为湖北、重庆、安徽、陕西等15个地区,较2012年增加8个地区。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在50分以下的10个地区,今年比2012年减少8个地区。

玄兆辉说,相比2012年,今年有14个地区排名上升。其中,江西和安徽综合排名上升幅度较大,分别提升9位和8位。

《报告》显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第2位,天津排名第4位,河北排名第21位。“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在协同创新中加快推进,2021年河北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增长24.7%。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与此同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江苏和浙江也稳居全国第5位和第6位。

“长三角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玄兆辉告诉记者,该地区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数、企业R&D研究人员数、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等13项指标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技术国际收入则占全国近5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效同样引人瞩目。广东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达到86.01分,位居全国第三,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保持在全国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经济带创新效能进一步显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共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个,沿线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7位,比上年上升1位;重庆、四川综合排名分别为第8位和第12位;贵州和云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分别上升7位和2位。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河流域9省区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比如,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第10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上升8位;甘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青海的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排名均提升2位。

(责编:申佳平、陈键)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