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 | BMI正常体脂率却超标,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儿童?

发布时间:2025-01-12 01:43:49 来源: sp20250112

   中新网 北京4月23日电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 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完) 【编辑:曹子健】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