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美学资源背后的多重惊喜

发布时间:2024-12-09 03:24:33 来源: sp20241209

原标题:气象美学资源背后的多重惊喜

【生态笔谈】

人的一生几乎都生活在光影里,这是太阳与大气的杰作,也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我们离不开的环境依托与审美需求。从云海到雾凇,从朝霞到落日,从幻日宝光到海市蜃楼……如今,以气象美学资源为载体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两山理论”走深走实树立了典型示范。

这个冬天,随着东北旅游的持续走红,冰雪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扎实一步。我们愿意不远万里、跨越山海,走出南国习以为常的温润,拥抱北国的天寒地冻与冰雪奇观,并为这短暂的气象之美买单。这股热潮,在推动绿色产业升温升级的同时,也给疫情过后持续复苏的经济大环境带来生机和希望。

如何将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成为后工业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气象美学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观感映射,其回归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见证,也是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种独立的气象资源体系,气象美学资源是与气候特质资源(如气候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大气环境资源(扩散条件和自然净化能力)、天气能源资源(风光资源)、天气预报信息传媒资源(如天气类APP、网站、气象影视广告)等并列的一种气象资源,其内涵是气象的美学价值——不过,其价值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特征,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的价值塑造。

作为文旅产业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每次气象美学资源的出现,既非完全的复刻,也非毫无关联的再生,而是一种意境般的重复,次次相同而又次次不同。这一点,正如泰山日出、黄山云海和暗夜星空,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美。

气象美学资源的可塑性很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很容易融入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一张图片甚至几秒钟的短视频,都可以将身边的天气现象幻化成一个价值体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其市场容量远远大于现有文旅资源,必将成为后工业时代人们视觉消费的新业态。

更重要的是,气象美学资源的经济属性打破了传统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区域文旅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南有烟雨北有雪,东有日出西有月……从海南椰岛到东北漠河,从海市蜃楼到大漠孤烟,气象美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可开发性及高频变化的特征,令其时空分布广泛且独具特色,很难说哪里丰富、哪里匮乏。可见,作为普惠型的文旅资源,气象美学资源大大缩小了地区间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为欠发达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本质上,气象美学资源的“两山理论”实践,是在解决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问题。也许在固有观念中,看天观云只是一种平常的消遣,但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次气象美学的小小体验却能撬动整个科教文旅消费产业的换代升级。从元宇宙到人工智能,从商业航天到低空经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赋能,让气象美学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衍生出“长尾”——其产品服务体系既可以是孩子们假日在云端的科普体验,也可以是人工智能生成虚拟环境里的偷天换日,甚至还可以是情侣约会的一场梦幻之旅。

当然,我们不能将气象美学资源简单理解为一套人文体系,实际上它还具有深厚的科技、工业内涵。对气象美学资源产生过程的科学解释,如下击暴流的成因和雾凇、云海、霞光出现的客观条件等,既是气象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形成美学认知的第一步;而如何提取气象美学中的有效元素,并通过组合方案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与生产,更是一个科技问题。此外,应用分形几何学对气象美学资源进行建模,做成虚拟产业的中间品,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末端应用场景,从而形成比较长的科技产业链条。我们将各种气象美学现象数字化,用元宇宙的思路建设气象美学馆,让更多观众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体验上百种天气过程,是一个工业问题;提取气象美学资源的光影素材,做成流行服装或数字化标准化藏品,融入现代时尚产业链体系,作为中间品参与社会分工,也是一个工业问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气象美学资源涌现出来,人们能够看到丰富多彩的气象奇观——它们不再遥不可及,而且完全值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作者:蔡银寅,系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责编:杨曦、李楠桦)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