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青海西宁“烟火气”与“时尚感”间的“石榴籽家园”

发布时间:2024-11-20 18:32:18 来源: sp20241120

   中新网 西宁10月12日电 题:青海西宁“烟火气”与“时尚感”间的“石榴籽家园”

  作者 潘雨洁 应进祥

  中秋佳节,“百家宴”长桌在社区里支罗起来,“色香味”俱全的各家“拿手菜肴”引人垂涎;

  隆冬腊月,社区“趣味运动会”热情不减,居民们跑跳、欢笑,一起迎接新年;

  春暖花开,“三八妇女节”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走秀”、母亲节的“惊喜DIY”趣味横生、暖人心......

  以上这些文艺体活动,都是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石榴籽家园”的“保留节目”,有些已经持续举办十年之久。

资料图为青海省西宁市北商业巷社区举办的民族团结知识问答活动。受访者供图

  青海省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交织,省会西宁市总人口248万人,生活着汉族、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会城市。

  北商业巷,在不少西宁“80后”“90后”心目中,是一条充满青春色彩与怀旧记忆的“烟火小巷”。如今,社区仅0.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各族居民近8000人,成片密布的老旧居民楼院连着高耸的现代商务楼宇,穿插在动感新潮的新业态商圈间。

  北商业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严红新表示,近年来,社区与居民共建的“石榴籽驿站”,凸显功能性,以基础环境好、位置便利、居民感情和谐的老院子为依托,用活幼儿园、银龄俱乐部、阅享书屋等配套设施,提供多样志愿服务和丰富互动。

资料图为青海省西宁市北商业巷社区在“石榴籽驿站”为高龄老人举办的集体生日会。受访者供图

  “建起来必须用得上,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盘活、整合各类资源,应用尽用。”严红新说。

  从最初一间环境舒适的休憩小屋到如今的“石榴籽微共体”,各类主题“微课堂”、老少皆宜的体验展示类活动贯穿四季,带动居民携家带口“打卡”参与,同时“石榴籽驿站”以点带面,连同家政站、爱老食堂、晨练点、睦邻理发等便民场所,为居民打造“楼底下”的“五分钟服务圈”。

  李爱芝一家在北商业巷经营“创意饼屋”小店二十余年,每年社区的“百家宴”,一家人都会带着“招牌糕点”参加。“大家一边尝美食,一边拉家常,今年我们还猜灯谜、讲家风故事,既感受传统文化又让街坊邻居见面相聚,所以我们每次都很期待、精心准备。”李爱芝说。

资料图为青海省西宁市北商业巷社区举办的“百家宴”活动。受访者供图

  同时,针对新老交替、租户多流动人口较大的特点,严红新介绍,社区不定期组织“居民说事点”“圆桌听证会”,将各类惠民政策、补贴审核发放等信息及时告知,联点街道、社区、公安、环保、建设、城管等多职责部门,化解居住“疑难杂症”。

  撒拉族青年马尕西木来自甘肃临夏,2021年来到北商业巷社区落脚,在车水马龙的街边开起一家牛肉面馆,希望附近的商圈客流能够带来生意。

  “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常来店里,帮我们检查消防安全隐患、打扫门前卫生。做生意很累,但社区人员比我起得更早、休息得更晚。”马尕西木回忆起刚开起饭馆的时候,“店里人手不够,也是他们来帮着打下手,我们也为社区的志愿者免费供餐。”

  有了相互扶持共克时艰的经历,马尕西木很能体谅社区工作者的不易,“过日子要将心比心。”他说。

  近年来,西宁市累计打造67家市级和167家县区级社区“石榴籽家园”,依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文化节庆活动,在小区、楼宇、社会组织间开展各族居民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的“微活动”,让市民走出家门、走向“邻里”,在团结、互帮、共进中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

【编辑:王超】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