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绿色合作生机盎然(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09-21 08:47:59 来源: sp20240921

  4月29日拍摄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光伏项目。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供图(新华社发)

  近日,一列载有50个标准集装箱光伏组件的中亚班列自中国武汉出发,一路西驰,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中亚班列首次在武汉开行光伏专列,将进一步稳定中企在中亚地区参建光伏项目的供应链,推动中国—中亚绿色合作。

  近年来,从承建绿色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到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再到参与咸海生态治理,中国助力中亚国家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成果丰硕

  能源合作历来是中国—中亚合作的重点领域。如今,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绿意十足。

  中亚地区风能、光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哈萨克斯坦,截至2022年底,由中企投资参建的札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松水电站、阿克莫拉州风电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兆瓦。在乌兹别克斯坦,由中企总承包的撒马尔罕220兆瓦交流光伏项目预计将满足当地26.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约2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油气资源开发中,中国技术助力中亚国家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传统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力改造的奇姆肯特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世界先进的贝尔格烟气脱硫技术;硫黄回收装置采用中石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克劳斯硫黄回收工艺。仅此两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1万吨。

  “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提速,传统能源开发注重环保,绿色成为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一大亮点。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受到中亚民众的青睐;一些中国车企还赴中亚建厂,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本土化生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杨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亚地区持续数十年的“咸海危机”引发全球关注。在咸海生态治理方面,中国—中亚合作成绩可圈可点。

  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地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亚室主任许涛分析,受全球变暖趋势影响,中亚地区冰川融化加快,河流蒸发量增加,致使作为咸海主要水源的锡尔河与阿姆河水量减少,加之人为过度开发灌溉、修建运河、工业及城市用水量激增等因素,曾经的世界第四大湖咸海正面临严峻生态危机。资料显示,目前咸海面积已经比1960年减少了90%以上,大面积湖底成为裸地和盐土,或被盐壳覆盖。

  中国技术专家认为,“咸海危机”本质上是一个内陆湖泊的干涸问题,应坚持节水与生态修复两手抓的治理思路。近年来,从在咸海流域设置气象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到种植盐生植物降低当地土地含盐量,从推广喷灌滴灌节水技术,到与当地高校共建大数据分析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治理咸海生态的“中国方案”受到中亚国家的肯定和欢迎。

  双向奔赴

  近年来,中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中国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路”,为共建国家促进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经验和路径。

  中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示范区。中亚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政策,与共建“绿色丝路”的理念不谋而合。例如:《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中提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乌兹别克斯坦出台《2019—2030年向绿色经济过渡战略》;《土库曼斯坦可再生能源法》强调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吉尔吉斯斯坦颁布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重点关注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等领域。

  “中国—中亚绿色合作蓬勃开展,得益于两方面因素驱动。”杨进分析,一是发展战略契合,双方都有发展绿色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愿景;二是互补性强。中亚国家传统能源储量丰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普遍有从粗放型、高耗能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强烈需求。中国能源消费市场广阔,有开展绿色国际合作的需要。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上具备技术优势,有帮助中亚国家绿色转型的能力。中国—中亚开展绿色合作理念契合,优势互补,也顺应了当今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

  许涛指出,技术合作在中国—中亚绿色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在气候、地貌、资源禀赋等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节水灌溉、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可以较好地运用于中亚地区的绿色发展中。他分享了自己曾考察过的一个项目:位于陕西杨凌的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该基地重点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依托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向中亚国家提供技术援助,推广节水技术,受到中亚国家的认可。

  “中国在运用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全球领先者。”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认为,中国推动绿色转型的努力及采取的方案,将使中亚地区受益。

  互利共赢

  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随着中国—中亚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双方开展绿色合作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备。

  2022年6月,在“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联合声明中,生态、环保、水资源和绿色发展合作是重要内容,其中还强调了支持包括拯救咸海在内的多领域国际合作;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明确强调拓展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加快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强节水、绿色和其他高效技术应用和先进经验交流等内容。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中,开展绿色合作、发展绿色经济都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合作机制为中国—中亚绿色合作提供了开展对话、达成共识的重要平台。”杨进表示,中国—中亚合作始终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绿色发展领域同样如此。这是双方开展绿色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许涛指出,绿色发展是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在中国—中亚合作日益深入之时,中国提出共建“绿色丝路”恰逢其时。近年来,“绿色丝路”逐步在中亚地区推进实施、给中亚人民带来福祉,回应了中亚地区的发展需求,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中国—中亚开展绿色合作市场效益好,前景十分广阔,将为中国—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更多新动能。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希望在“绿色丝绸之路”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愿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深化绿色合作,为人类的绿色未来奠定基础。

  “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不断拓展绿色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目前,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旅游等领域,双方合作也在日益深入,这些都属于共建‘绿色丝路’的范畴。”杨进认为,未来,中国—中亚绿色合作的巨大潜力还有待挖掘,有望为双方经济发展及更多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选择用户
全部人员 全选 撤消
谢志刚
李岩
李海涛
谢志强
李亚琴
潘潇潇
杨亚男
高荣新
郑文静
金琳
张银波
张欣
陈曦
刘涛
王长青
高广柱
孙圆
行政专员
付雪枫
张雪莲
张璐
刘相群
张明璇
李静
孙静
王晨
赵夏
马洪亮
张兰
黄莉
李潍伊
常恩宁
侯昭宇
韩岩峰
冯亚红
林洋
陈静
刘婧
魏保国
唐彦秀
张楠
刘瑞萍
付严明
荣伶
马建国
邓爱青
系统管理员